I.

脦:衣裳肥大,不整洁。II.参见lèi。

 I.

能说,说个没完。他最能嘞嘞。你穷嘞嘞什么。II.参见lei。

lè I.

①欢喜,快活;快乐。乐境。乐融融。乐不可支。其乐无穷。乐观(精神愉快,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)。乐天(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)。《论语·雍也篇》知者乐,仁者寿。②使人快乐的事情:取乐。逗乐。③对某事甘心情愿;作及物动词接同源宾语,表示快乐着别人的快乐;使动词,使快乐,使愉悦。乐此不疲。乐善好(hào)施。意动用法,以…为乐。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窈窕淑女,钟鼓乐之。”《论语·雍也篇》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;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晋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悦亲戚之情话,乐琴书以消忧。孟子·梁惠王下》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宋 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人知从太守游而乐,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。(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,意动)④笑:这事太可乐了。⑤姓。II.lào地名用字:河北省乐亭、山东省乐陵。III.参见“乐yuè”IV..参见“yào”。

乐兵lèbīng

犹好战。银雀山 墓竹简《孙膑兵法·见威王》:“然夫乐兵者亡,而利胜者辱。兵非所乐也,而胜非所利也。”兵非所乐也,而胜非所利也。

乐不极盘

lèbùjípán

盘:乐。指享乐不能过分。东汉 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乐不极盘,杀不尽物。”

乐不可极

lèbùkějí

享乐不可过分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志不可满,乐不可极。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3卷:“然乐不可极,不得已,使衣妇人衣,杂诸侍婢,抵暮混出。”

乐不可言

lèbùkěyán

快乐得无法用言语形容。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大招》:“魂兮归徕!乐不可言只。”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三十四回:小二闻听,乐不可言,连忙把那边的小二叫了来。

乐不可支

lèbùkězhī

支:支持、支撑。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。形容快乐到极点。南朝宋 范晔《后汉书 张堪传》:“桑无附枝,麦穗两歧,张公为政,乐不可支。”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四回: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,正中心怀,乐不可支,如何肯去拦阻。

乐不思蜀

lèbùsīshǔ

三国志·蜀志·后主传》:“后主举家东迁,既至洛阳”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司马文王与禪(刘禪)宴,为之作故蜀技,旁人皆为之感愴,而禪喜笑自若……他日,王问禪曰:‘颇思蜀否?’ 禪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后因以“乐不思蜀”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。扫迷帚 第六回去年八月,因赴金陵乡试,往钓鱼巷猎艷,与妓女玉兰有啮/嚙臂盟,从此数月不归,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。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:“刘备的这种坏脾气,好像也传给了阿斗,‘乐不思蜀’的那一幕,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。”

乐昌分镜

lèchāngfēnjìng

比喻夫妻分离。元 孙季昌《端正好 四时怨别集杂剧名》:“受寂寞似越娘背灯,恨离别如乐昌分镜。”明·无名氏《霞笺记·得笺窥认》咫尺天涯有如千丈,相思帐由他主张,须道乐昌分镜合徐郎。

乐昌破镜

lèchāngpòjìng

解释见“乐昌分镜”。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4卷:“妾有乐昌破镜之忧,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,为虏所惊。”

乐昌之镜

lèchāngzhījìng

解释见“乐昌分镜”。《剪灯新话·联芳楼记》:“一旦事迹彰闻,思情间阻,则乐昌之镜,或恐从此而遂分。”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之》:“颇疑其乐昌之镜离而复合,但无显证耳。”

乐成

lèchéng

①犹成功。《商君书·更法》:“民不可与虑始,而可与乐成。”《汉书 匡衡传》:“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,而虚为此纷纷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乐成,谓已成之业,人情所乐也。”宋王安石《上杜学士言开河书》:“夫小人可与乐成,难与虑始。”孙中山《建国方略·知行总论》:“其一先知先觉者,为创造发明;其二后知后觉者,为倣傚推行;其三不知不觉者,为竭力乐成。”《资治通鉴 汉纪二十一》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而虚为此纷纷也!②乐于成全。参见“乐成人美”。

乐成人美

lèchéngrénměi

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。清 叶廷琯《吹网录·建康集足本》:“今朱君以金陵名彦,作宰浙西,酷嗜收书,縹緗日富,与余无一日之雅,乃慨然乐成人美,不靳秘本,以付钞胥。”

乐此不倦

乐此不疲

lècǐbùjuàn

lècǐbùpí

此:这。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。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。《后汉书 卷一光武帝纪下》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,承间谏曰:“陛下有禹汤之明,而失黄老养性之福,愿颐爱精神,优游自宁。”帝曰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指特别喜好做某些事,而不以为倦苦。《清史稿卷七 圣祖本纪二》朕自五龄受书,诵读恒至夜分,乐此不为疲也。鲁迅《花边文学 安贫乐道法》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,一有兴趣,就无论什么事,都乐此不倦了。

乐道

lèdào

①喜欢谈论。他总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件事。②以守道为乐。《汉书 王莽传》清静乐道,温良下士,惠于故旧,笃于师友。

乐道安命

lèdàoānmìng

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。南朝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
乐道安贫

lèdàoānpín

道:信念;乐道:以守道为乐;安贫:安于贫困。处在贫困的境地中,仍以守道作乐趣。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……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方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:斯并通儒之高尚也。”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33回:“圣贤千言万语叫那读书人乐道安贫。”参见“安贫乐道”。

乐道好古

lèdàohǎogǔ

以守道为乐,喜爱古制。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
乐道忘饥

lèdàowàngjī

谓醉心于圣道。《晋书·乐志》:“与君周旋,乐道忘饥。我心虚静,我志沾濡。”

乐道遗荣

lèdàoyíróng

乐守圣贤之道而抛弃荣华富贵。唐·刘知畿《史通·品藻》:“盖以二子虽乐道遗荣,安贫守志,而拘忌名教,未免流俗也。”

乐调

lèdiào

音律和谐。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夫乐调而四时和,阴阳之变,万物之统也。”音乐的声调。明 王鏊《震泽长语·音律》:“万寳常尝与人论及乐调,时无乐器,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叩之,宫商毕备,谐於丝竹。”

乐而不荒

lèérbùhuāng

同“乐而不淫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其余皆数世之主也。子展其后亡者也,在上不忘降。印氏其次也,乐而不荒。”又《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哀而不愁,乐而不荒,用而不匮,广而不宜。”杜预注:“节之以礼。”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夫乐而不荒,忧而不困,先王所以平和府藏,颐养精神,致之无疆。”

乐而不厌

lèérbùyàn

喜爱而不厌倦。宋·欧阳修《六一笔记·夏日学书说》:“使其遂至于工,可以乐而不厌。”

乐而不淫

lèérbùyín

快乐而不放荡。指有节制,不过分。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关雎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 南朝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时序》:“逮姬文之德盛,周南勤而不怨;大王之化淳,邠风乐而不淫。”鲁迅《文学史纲要第二篇》:“其民厚重,故虽直抒胸臆,犹能止乎礼义,忿而不戾,怨而不怒,哀而不伤,乐而不淫,虽诗歌,亦教训也。”

乐而忘返

lèérwàngfǎn

快乐得忘记返回。极言留恋之意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“坚尝如鄴,狩于西山,旬餘,乐而忘返。”《儒林外史第三一回》:“慎卿在南京,乐而忘返了。”《西湖佳话·六桥才迹》:“凡游西湖者,都乐而忘返,所以有人赞道:若往西湖游一遍,就是凡夫骨也仙!”

乐而忘死

lèérwàngsǐ

形容胸襟旷达,忘怀一切。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遂居深山之间,积土为室,编蓬为户,弹琴其中,以咏先王之风,亦可以乐而忘死矣。”

乐饵

lè’ěr

音乐与美食。老子 第三十五章:“乐与饵,过客止。”后以喻吸引人的美好事物。 南朝梁 刘勰 文心雕龙·知音》:“譬春臺之熙众人,乐饵之止过客。”

乐国

lèguó

犹乐土。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乐国乐国,爰得我直。”马融《长笛赋》:“皆反中和,以美风俗。屈平适乐国,介推还受禄。”明 张居正《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书》:“其中徭赋,务从轻省,法令不宜烦苛,使人怀定居,远邇争赴,数年之后,可尽化为乐国矣。” 清 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酒阑棋罢,堕珥遗簪,真欲界之仙都,昇平之乐国也。”

乐祸

lèhuò

以祸患为可乐。《左传·庄公二十年》:“今王子颓歌舞不倦,乐祸也。”《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》太后谓诸贵曰:“我兒狞直,必自无此意,直高德正乐祸,教之耳。”参见“幸灾乐祸”。

乐祸不悛

lèhuòbùquān

乐:爱好;悛:悔改。好为祸患并坚持不改变。宋·苏轼《论河北京东盗贼状》:“其间凶残之党,乐祸不悛,则须敕法以峻刑,诛一以警百。”

乐祸幸灾

lèhuòxìngzāi

犹言幸灾乐祸。谓以别人的灾祸为乐。南朝·梁·沈约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而攸之始奉国讳,喜见于容,普天同哀,己以为庆。此其乐祸幸灾,大逆之罪一也。”

乐籍

lèjí

乐户的名籍。古时官妓属乐部,故称。亦指乐户或官妓。元 无名氏 《云窗梦 第一折》:"两京诗酒客,烟花杖子头。老身姓郑,是这汴梁乐籍。"《古今小说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》:"当日就唤老鸨过来,将钱八十千付作身价,替月仙除了乐籍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》枢密副使张宏曰:“(后唐)庄宗(李存勖)不独如此,尤惑音乐,乐籍中获典郡者数人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 第二卷第十七章》:"她原是清白良家女子,持身甚严,并非出身乐籍,可以随便欺负。"

乐极哀来

lèjíāilái

同“乐极则悲”。晋 陶潜《闲情赋》:“悲乐极以哀来,终推我而輟音。” 唐 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:“玳筵急管曲復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”

乐极悲来

lèjíbēilái

解释同“乐极则悲”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八十三:“夫有死必有生,有生必形亏。亏盈盛衰,物之常理日中则移,月满则亏。乐极悲来,物盛则衰。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。”清·佚名《狄公案》第六十三回:谁知乐极悲来,狄公自入京以来,削奸除佞,整理朝纲,全无半刻闲暇,加以年岁高大,精力衰颓,以至积勤成疾。

乐极悲生

lèjíbēishēng

高兴到极点时,发生使人悲伤的事。《史记 滑稽列传》:“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,万事尽然,言不可极,极之而衰。《淮南子 道应训》:“夫物盛而衰,乐极则悲。”元 宫大用《范张鸡黍》第四折可正是乐极悲生,今日个泰来否往。

乐极生哀

lèjíshēngāi

解释同“乐极则悲”。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》词:“中年后,向歌阑易感,乐极生哀。”明·张居正《帝鉴图说》上篇:“积小就大,乐不可极,乐极生哀,欲不可纵,纵欲成灾。”

乐极生悲

lèjíshēngbēi

极:到极点。欢乐到极点就会生出悲伤之事。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道应训》:“夫物盛而衰,乐极则悲。”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十七:谁知乐极生悲,一朝触犯了朝廷,阖门待勘,未知生死。

乐极则悲

lèjízébēi

又“乐极生悲”。过分高兴就会转而发生悲伤的事。《史记 滑稽列传》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,万事尽然,言不可极,极之而衰。

乐极则忧

lèjízéyōu

好乐过度而不止,必生忧伤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

乐郊

lèjiāo

犹乐土。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郊。乐郊乐郊,谁之永号。”唐 韩愈《祭马仆射文》:“始诛鄆戎,厥墟腥臊。公往涤之,兹惟乐郊。”

乐嗟苦咄

lèjiēkǔduō

高兴时招唤,不高兴时责骂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。《鹖冠子·博选》:“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,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。”

乐尽哀生

lèjìnāishēng

犹言乐极生悲。唐·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有同必异,自昔攸然;乐尽哀生,古来常事。”

乐尽悲来

lèjìnbēilái

犹言乐极生悲。唐·陈鸿《长恨歌传》:“自南宫迁于西内,时移事去,乐尽悲来。”

乐全

lèquán

①指道家所谓超脱哀乐之情、无往而不适的境界。《庄子·缮性》:“乐全之谓得志。”成玄英疏:“夫己身履于正道,则所作皆虚通也。既而无顺无逆,忘哀忘乐,所造皆适,斯乐之全者也。”②谓以完美为乐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锺繇传》“帝以吴、蜀未平,且寝”裴松之注引晋袁宏曰:“夫民心乐全而不能常全也,盖利用之物悬於外,而嗜慾之情动於内也。於是有进取贪竞之行,希求放肆之事。”

乐人

lèrén

①古代指掌管音乐的官吏。②歌舞演奏艺人的泛称。《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》十二月,扶南王范旃遣使献乐人及方物。

乐山爱水

lèshānàishuǐ

爱好山水风光。

乐山乐水

lèshānlèshuǐ 

乐:喜爱,爱好。有人喜爱山,有人喜爱水。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知者乐山,仁者乐水。”宋《二程全书 外书七》乐山乐水,气类相合。

乐善不倦

lèshànbùjuàn

乐于坚持做好事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。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。”清 顾炎武《山阳王君墓志铭》:“虽不学古而闇合於义,仁而爱人,乐善不倦,其天性然也。”

乐善好施

lèshànhàoshī

乐:好,喜欢。喜欢做善事和施舍,指乐于行善,施舍。乐善好施,助人为乐,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。

乐善好义

lèshànhàoyì

谓乐于行善,喜好正义。宋·曾巩《与杜相公书》:“伏以阁下朴厚清明,谠直之行,乐善好义,远大之心,施于朝廷,而博见于天下。”明·宋濂《龙渊义塾记》:“陈京兄弟,乐善好义,以助其成。”

乐圣

lèshèng

嗜酒。三国志·魏志·徐邈传》:“时科禁酒,而邈私饮至於沉醉。校事赵达问以曹事,邈曰:‘中圣人。’ 达白之太祖,太祖甚怒。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:‘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,邈性脩慎,偶醉言耳。’竟坐得免刑。”后因以“乐圣”谓嗜酒。 唐 李适之《罢相作》诗:“避贤初罢相,乐圣且衔杯。” 唐 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左相日兴费万钱,饮如长鲸吸百川,衔杯乐圣称避贤。”

乐石

lèshí

①古文苑·李斯《峄山刻石文》:“今皇帝壹家天下,兵不复起……群臣颂略,刻此乐石,以著经纪。”章樵注:“石之精坚堪为乐器者,如泗滨浮磬之类。”原指可制乐器的石料,因《峄山石刻文》用此石镌刻,后以之泛指碑石或碑碣。唐 柳宗元《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》:“刊乐石,篆遗德,延休烈,垂宪则。”②良药。宋 苏轼《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可谓进苦口之乐石,针害身之膏肓。

乐事

lèshì

①乐于从事所作的事。②欢乐的事。宋 朱服《渔家傲 小雨纤纤风细细》:“寄语东阳沽酒市,拚一醉,而今乐事他年泪。”

乐事劝功

lèshìquàngōng

谓乐于从事所业,努力获得成效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王制》:“无旷土,无游民,食节事时,民咸安其居,乐事劝功。”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水旱》:“器用便利,则用力少而得作多,农夫乐事劝功。”

乐输

shū

所征之税。东晋和南朝时期对浮浪人(没有入编户侨寓流民)所征之税。此税没有固定数额,比一般编户农民所交正税轻薄许多。《隋书。食货志》:“浮浪人,乐输亦无定数,任量准所输,终优于正课焉。”《聊斋志异 韩方》因问:‘为何事?’答曰:‘宫捉吾等赴城,比追乐输耳。农民不知‘乐输’二字作何解,遂以为摇役敲比之名,岂不可叹而可笑哉!”

乐死

lèsǐ

①谓乐于效命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法令既明,士卒安难乐死。”刘向《说苑·指武》:“忘其身故必死,必死不如乐死,乐死不如甘死,甘死不如义死,义死不如视死如归。”清 邹容《革命军》:“一曰养成冒险进取,赴汤蹈火乐死不辟之气概。”②指乐于终老其地。极言对某地的喜欢。《晋书 王羲之传》遍游东中诸郡,穷诸名山,泛沧海,叹曰:“我卒当以乐死。”宋 周煇《清波杂志卷三》:“东坡初入荆谿,有‘乐死’之语,盖喜其风土也。”明 文徵明《宜兴善权寺古今文录叙》:“宜兴古荆溪之地,带江襟湖,在东南为山水之邑,谷巖幽窅,流瀨清激。昔人有‘乐死’之愿,其胜有可想者。”

乐岁

lèsuì

丰年。乐岁终身饱。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乐岁终身饱,凶年免于死亡。今也制民之产,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;乐岁终身苦,凶年不免于死亡。孟子·滕文公上乐岁,粒米狼戾,多取之而不为虐,则寡取之;凶年,粪其田而不足,则必取盈焉。

乐天安命

乐天任命

乐天知命

lètiānānmìng

lètiānrènmìng

lètiānzhīmìng

乐:乐观。指顺应天意的安排,安于自己的处境;也指以乐观的状态面对困境,以睿智的胸怀通达人生。犹言听天由命。西周·姬昌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与天地相似,故不违。知周乎万物,而道济天下,故不过。旁行而不流,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东汉·蔡邕《陈太丘碑文》:“今遭党事禁锢二十年,乐天知命,澹然自逸。”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聊乘化以归尽,乐夫天命復奚疑。”唐·陈子昂《无端帖》:“道既不行,复不能知命乐天,又不能隐于山薮。”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 八回》:“近来我在林下,倒常教他做几首诗,吟咏性情,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,在我膝下承欢便了。”巴金《春》:“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,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。”郑振铎《止水的下层》:“像这样乐天任命的民族,我们将如之何呢?”

乐土

lètǔ

安乐的地方。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:“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乐土乐土,爰得我所。”

乐推

lètuī

乐意拥戴。《老子·第六十六章》:“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,处前而民不害,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中》:“自非百姓乐推,天命攸集,岂伊在予,所得独专。”前蜀 杜光庭《宣示解泰边垂谢恩表》:“伏惟陛下继天诞睿,应运启图,徇亿兆之乐推,抚临海岳;承昊穹之睠命,拯救生灵。”宋 王禹偁《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撰》:“我太祖神德皇帝,象叶太阶,功高大麓……乐推而逼乃民心,揖让而授兹神器。”

乐退安贫

lètuìānpín

谓乐于逊退,安于贫穷。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
乐往哀来

lèwǎngāilái

欢乐逝去,悲哀到来。汉·张衡《思玄赋》:“惟盘逸之无瞋兮,惧乐往而哀来。”

乐新厌旧

lèxīnyànjiù

喜新厌旧。谓感情不专一。唐·陆贽《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》:“时俗常情,乐新厌旧,有始卒者,其唯圣人。”

乐行忧违

lèxíngyōuwéi

谓所乐的事就去做,所忧的事则避开。《易·干》:“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。”清·阮元《文言说》不但多用韵,抑且多用偶,即如‘乐行忧违’,偶也;‘长人合礼’,偶也。

乐业

lèyè

谓愉快地从事本业。《晋书·景帝纪》:“逮至周成, 旦望作辅,故能离经辩志,安道乐业。”

乐业安居

lèyèānjū

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,过着安定的生活。形容生活、生产、思想状况安定正常。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见如今四海无虞,八方黎庶皆丰富,乐业安居。”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粤民义师》:“俾家喻户晓,益厉急公亲上之心,共享乐业安居之福。”

乐以忘忧

lèyǐwàngyōu

快乐得忘记了忧愁。《论语·篇》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
乐易

lèyì

和乐平易。荀子·荣辱》:“安利者常乐易,危害者常忧险;乐易者常寿长,忧险者常夭折。” 杨倞注:“乐易,欢乐平易也,《诗》所谓愷悌者也。”

乐饮

lèyǐn

畅饮。《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》宝衣玉食,穷奢极侈,淫声乐饮,俾昼作夜。

乐用

lèyòng

乐于用命。秦 李斯《谏逐客书》:“孝公用商鞅之法,移风易俗,民以殷盛,国以富彊,百姓乐用,诸侯亲服。”

乐游苑

乐游原

lèyóuyuàn 

lèyóuyuán

①古苑名。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。地势高敞,可以眺望,是当时的游览胜地。本为秦时的宜春苑,汉宣帝时改建乐游苑。唐时,为长安士女游赏的胜地。因“苑”与“原”谐音,乐游苑即被传为“乐游原”。《西京杂记 卷一》:“乐游苑自生玫瑰树,树下多苜蓿。”唐 李白《忆秦娥 词》:“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絶。”唐 李白《登乐游园望诗》:“独上乐游园,四望天日曛。东北何靄靄,宫闕入烟云。”唐 李商隐《乐游原/登乐游原》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唐 杜牧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》清时有味是无能,闲爱孤云静爱僧。欲把一麾江海去,乐游原上望昭陵。清 吴伟业《画兰曲诗》:“何似杜陵 春禊饮,乐游原上采兰人。”②古苑名。故址在今江苏省江宁县境。南朝宋武帝所建。南朝梁沉约有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。

乐在其中

lèzàiqízhōng

乐:快乐;乐趣。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。有些工作虽苦虽累,但苦中有乐,乐在其中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

乐只

lèzhī

和美;快乐。只,语助词。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:“乐只君子,邦家之基。乐只君子,万寿无期。”礼记·大学》《诗》云:“乐只君子,民之父母。”宋 王安石《闻望之解舟诗》:“子来我乐只,子去悲如何?” 郑泽《短歌行》:“香起增高华,双情堪乐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