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ǎng

①明亮,光线充足:朗敞。朗澈。朗然。明朗。晴朗。开朗。爽朗。②声音清楚、响亮:朗声。朗读。朗诵。书声朗朗。

朗儁

lǎngjùn

亦作“朗雋”。亦作“朗俊”。“朗眉俊目”。高雅俊秀。《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晋 陆机《愍怀太子诔》:“茂德克广,仁姿朗儁。”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“顾荣在洛阳” 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骘《文士传》:“荣少朗俊机警,风颖标彻。”北齐书·李绘传》:“及长,仪貌端伟,神情朗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元帝建武元年》:“世子、宣城,俱有朗雋之美,而世子年长。”

朗朗乾坤

lǎnglǎngqiánkūn

朗朗:明朗、清亮;乾坤:原是《周易》中的两个卦名,这里指天地、世界等。形容政治清明,天下太平。元·李文慰《燕青博鱼》第一折:“清平世界,浪荡乾坤,你怎么当街里打人。”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16回:“清平世界,朗朗乾坤,白昼入人家的宅舍,难道说反了不成?”

朗朗上口

lǎnglǎngshàngkǒu

谓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。老舍《诗与快板》:“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,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,能朗朗上口。”孙犁《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》:“中国古代散文名作,读之无不朗朗上口,易于背诵。”参见“琅琅上口”。

朗目疏眉

lǎngmùshūméi

朗:明亮;疏:疏朗。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。形容眉目清秀。他那朗目疏眉的模样让她心动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:“神仪明秀,朗目疏眉。”

朗悟/朗寤lǎngwù

颖悟;敏悟。《晋书·温羡传》:“羡少以朗寤见称,齐王攸辟为掾,迁尚书郎。”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近世有两人,朗悟士也。”明 李东阳《明故封承德郎户部主事许公墓志铭》:“自是资性朗悟,日诵数百言。”

朗言lǎngyán高声。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卷二》:“初,斩全於市,观者甚众,中有一人朗言曰:‘此不了事,不斩何为!’闻者皆笑。” 大话。《西游记第四六回》:“我等有此法力,才敢出此朗言,断要与他赌个才休。”《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》:“西门庆道:‘一定是个有手段的高僧,不然如何开这等朗言。’”

朗月清风

lǎngyuèqīngfēng

明朗的月色,清新的和风。唐·王勃《秋日游莲池序》:“琳琅触目,朗月清风。”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8回:“桃花流水杳然去,朗月清风到处游。”

lǎng前途光明。“朗”的异体字。《字汇补》音义与朗同。

lǎng

元㙟yuánlǎng,地名,在香港。今作元朗。

lǎng

㮾梨(Lǎnglí),地名,在湖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