郎 | láng I. | ①对年轻男子的称呼:大郎。郎才女貌。南朝齐 释宝月《估客乐四首》“郎作十里行,侬作九里送。”②对某种人的称呼:货郎。女郎。③旧时妻称夫或情人:郎君。④封建时代的官名,帝王侍从官侍郎、中郎、郎中等的通称。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、随时建议,备顾问差遣等侍从之职。郎官一直沿用到清朝。如:郎官(郎中及员外郎的泛称),汉代称中郎、侍郎、郎中为郎官,掌星宿之职);郎将(官名);郎署(宿卫官的官署)郎中(a.古官名;b.中医医生)。侍郎。员外郎。⑤姓。II.làng屎壳郎:“蜣螂”的俗称。II.参见làng。 |
郎才女貌 郎才女姿 | lángcáinǚmào lángcáinǚzī | 旧时形容青年男女才貌般配。《元曲选·扬州梦》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,笋条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,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。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掷家图国》:“为郎才女姿,非是云邀雨期,这情踪傍人怎知?” |
郎曹 | lángcáo | 郎中,郎官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》未任监司,不得居郎曹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二》臣僚言郎曹多阙员。明 宋濂《拟诰命起结文·吏部郎中》吏部为铨综之司,而郎曹之选所以佐理天官,简拔贤俊者也。 |
郎当 | lángdāng | ①破败,紊乱。《景德传灯录·如敏禅师》郎当屋舍勿人修。②(衣服)不合身,不整齐。吊儿郎当。③狼狈、颓废的样子。看他成天郎里郎当的,好像碰到阎王了似的。明·汤显祖《邯郸记》圣恩未报,一病郎当。④形容不成器。⑤长而大。衣服宽大,与身材不称。宋·杨亿《咏傀儡》:“鲍老当筵笑郭郎,笑他舞袖太郎当,若教鲍老当筵舞,转更郎当舞袖长。” |
郎官 | lángguān | 古代盖为议郎、中郎、侍郎、郎中等官员的统称。六部的郎中、员外郎之类的官员。《聊斋志异 凤仙》刘(赤水)亦更不他娶。及为郎官,纳妾,生二子。 |
郎舅 | lángjiù | 姐夫(妹夫)与小舅子(大舅子)的合称。如:他们俩是郎舅。《醒世恒言 苏小妹三难新郎》一时郎舅三人,并居史职,古所希有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梅女》:“(展孝廉)使子大成与婿同学,供给丰备。年馀, 大成厌薄之,因而郎舅不相能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九十回》:“大舅爷本来挈眷同行的,伯芬是郎舅至亲,与别的官员不同,上房咧,签押房咧,他都可以任意穿插。” |
郎君 | lángjūn | ①妻对夫的称呼。南唐 冯延巳《长命女》:“春日宴,绿酒一杯歌一遍。再拜陈三愿:一愿郎君千岁,二愿妾身常健,三愿如同梁上燕,岁岁长相见。”②对官吏、富家子弟的通称。③对年轻男子的尊称。《禅真后记》若擒住这披发郎君回帐中去快乐,煞胜似郎主分茅裂土。④称嫖客。元·关卿《南吕一枝花》我是普天下郎君领袖,盖世浪子班头。⑤岳父称女婿。元·佚名《村乐堂》休怪咱波女婿郎君。 |
郎伉 | lángkàng | 笨拙,笨重。《西游记第四十七回》真个变过头来,就也象女孩儿面目,只是肚子胖大,郎伉不象。 |
郎署 | lángshǔ | ①唐时宿卫侍从官的公署。明清称京曹为郎署。《汉书·爰盎传》:“上幸上林,皇后、 慎夫人从。其在禁中,常同坐。及坐,郎署长布席,盎引却慎夫人坐。” 颜师古注:“苏林曰:‘郎署,上林中直卫之署也。’如淳曰:‘盎时为中郎将,天子幸署,豫设供帐待之。’”唐 颜师古《匡谬正俗卷五》:“郎者,当时宿卫之官,非谓趣衣小吏;署者,部署之所……郎署,并是郎官之曹局耳。”唐 杨炯《浑天赋》:“冯唐入於郎署也,两君而未识; 扬雄在於天禄也,三代而不迁。”明 刘基《感兴诗》:“漫説庭思李牧,未闻郎署遣冯唐。” 清 方文《闻从子蛟峰补济宁兵宪寄此诗》:“旅食京华方十暑,栖迟郎署亦三霜。” ②代称皇帝的宿卫、侍从官。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安帝亲政,召还郎署,復在讲部。”文选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且臣少仕伪朝,歷职郎署。”张铣注:“郎署,尚书郎。”《南史·陆琼传》:“(琼)识具优敏,文史足用,进居郎署,岁月过淹。” 清 戴名世《刘退庵先生稿序》:“先生以进士起家,歷官郎署,非其好也。” |
廊 | láng | ①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,可避风雨,遮太阳:廊子。前廊后厦。宋 吴文英《八声甘州 灵岩陪庾幕诸公游》:“箭径酸风射眼,腻水染花腥。时靸双鸳响,廊叶秋声。”(参见响屧廊xiǎngxièláng)②庑下,殿下外屋:廊庑(堂前廊屋)。③有顶的过道:长廊。走廊。画廊。游廊。 |
廊庙 | lángmiào | 殿下屋和太庙。指朝廷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:“谋之廊庙,失之中原,其可乎?王姑勿许也。”《战国策·苏秦以连横说秦》式于政不式于勇;式于廊庙之内,不式于四境之外。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廊庙之计,既不豫定,动军发众,又不深料。”《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》廊庙之议,王者所不得专;三公上君过失,皆有本末。《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二》王羲之与桓温笺曰:“谢万才流经通,使之处廊庙,固是后来之秀;今以之俯顺荒余,近是违才易务矣。”李贤注:“廊,殿下屋也;庙,太庙也。国事必先谋於廊庙之所也。”《资治通鉴 宋纪十五》(沈)攸之曰:“臣无廊庙之资,居中实非其才。至于扑讨蛮、克清江、汉,不敢有辞。虽自上如此,去留伏听朝旨。”《资治通鉴 唐纪二》而先擢舞胡为五品,使鸣玉曳组,趋翔廊庙,非所以规模后世也。宋 叶适《资政殿学士参政枢密杨公墓志铭》:“夫同在廊庙,徒晚觉于十年之后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五》使之(吕夷简)在廊庙,布台阁,是张禹不独生于汉,李林甫复见于今也。明 陈汝元金莲记·构衅:“既食朝廷之禄,敢忘廊庙之忧!” |
廊庙宰 | lángmiàozǎi | 谓执政大臣。旧题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,亲戚贪佞之类,悉为廊庙宰。” |
廊庙志 | lángmiàozhì | 担负朝廷重任的志向。指参政的心愿。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吾素自无廊庙志,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,誓不许之。”隋 王通《中说·礼乐》:“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,非太公之都磻溪,则仲尼之宅泗滨也。” |
廊庑 | lángwǔ | 堂前的廊屋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所赐金,陈之廊廡下。”《汉书·窦婴传》引此文, 颜师古注:“廊,堂下周屋也。廡,门屋也。”《资治通鉴 随纪二》有司上言:“府藏皆满,无所容,积于廊庑。”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:“通泉绕阶除,疏巖置廊廡。”梁思成《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》:“厢耳、廊庑、院门、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。” |
廊腰 | lángyāo | 走廊、回廊的转折处。宋 陆游《午兴诗》:“渐转廊腰日,徐来峡口风。” |
廊腰缦回 | lángyāomànhuí | 廊腰:宫殿之间的走廊。缦:一种无花纹的帛,用在这里是名词做状语,像绸带一样。回:蜿蜒曲折。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廊腰縵迴,簷牙高啄。” |
琅 | láng | ①琅琅:a.象声词,金石相击声;b.象声词,响亮的读书声,如“书声琅琅”。②琅玕:像珠子的美石。③琅玡:山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 |
琅玕 | láng’gān | ①似玉的美石。汉 张衡《四愁诗》美人赠我金琅玕,何以报之双玉盘。《晋书 符坚载纪 上》宫宇车乘,器物服御,悉以珠玑、琅玕、奇宝、珍怪饰之。②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,其实似珠;比喻珍贵、美好之物。《山海经》服常树,其上有三头人,伺琅玕树。③翠竹的美称。唐 白居易诗:剖劈青琅玕,家家盖墙屋。 |
琅玕节 | lánggānjié | 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,其实似珠。文献中主要出现在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中,指的是道家的节日。陆龟蒙在诗中提到“琅玕书”,即道家的书籍,而“琅玕节”则是道家悟道的的重要时刻。《红楼梦第五十回》天上人间两渺茫,琅玕节过谨提防。 |
琅嬛福地 | lánghuánfúdì | 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。元 伊世珍《琅嬛记》卷上:“其人笑曰:'君痴矣。此岂可赁地耶?'即命小童送出。华问地名。曰:'琅嬛福地也。'”清·张岱《快园记》:“如入琅嬛福地,痴龙护门,人迹罕到。” |
琅琅上口 | lánglángshàngkǒu | 琅琅:玉石相击声;比喻响亮的读书声。指诵读熟练、顺口;也指文辞通俗;便于口诵。清 王韬《淞隐漫录》:“自幼即喜识字,授以唐诗,琅琅上口。”郭沫若《沸羹集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》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、三岁时,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,能诵得琅琅上口。参见“朗朗上口”。 |
琅邪 琅琊 瑯琊 | lángyá | ①山名。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海滨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吾欲观於转附朝儛,遵海而南,放於琅邪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南登琅邪,大乐之,留三月。”②山名。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。西晋伐吴,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,因名。宋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环滁皆山也,其西南诸峯,林壑尤美,望之蔚然而深秀者,琅邪也。”清 黄景仁《晓过滁州诗》:“最高知瑯琊,翠色披满襟。”③指秦始皇时于琅玡山上所建之琅邪台。文选·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东陼鉅海,南有琅邪。” 郭璞注引 张揖 曰:“琅邪,臺名也,在渤海间。”④指秦琅琊刻石。金松岑《文学观》:“碑之泰山、之罘、琅琊、会稽;词赋之连珠、七发是也。” |
榔 | láng | ①榔头:锤子。②榔榆:落叶乔木,木材坚硬致密。 |
榔槺 榔杭 | lángkāng | 笨重;不灵便。《西游记第三回》汝等弓弩熟谙,兵器精通,奈我这口刀着实榔槺,不遂我意,奈何? |
嫏 | láng | 嫏嬛:神话中天帝藏书的地方。嫏:是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对姥娘的称呼。安徽省、江苏省、山东省、河南省交界处的地方不叫姥娘,而是叫嫏娘。原因是“嫏”,是“姥”的拉长音。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叫“月嫏或者月嫏娘”,所以将姥娘比喻成太阴,就叫“月嫏娘”。类似把奶爹比喻成太阳。比如把太阳叫“老爷儿”。 |
嫏嬛 | lánghuán | 古代中国传说中是天帝藏书的地方。后泛指珍藏书籍之所在。也借指仙境。《字汇补·女部》:“玉京嫏嬛,天帝藏书处也,张华梦游之。”由于“嫏嬛”在古代的写法还不规范,我们这里亦可写做“琅环”“琅嬛”。“嫏嬛”还常被人加上后缀,如“嫏嬛阁”“嫏嬛馆”,多用于书名或字号。小说还珠之皇后威武中的皇后别号嫏嬛主人。明末清初文学家、散文家、史学家张岱有书《琅嬛文集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