烂爛 | làn | ①因过熟而变得松软:烂糊。煮烂。②程度极深:台词背得烂熟。③东西腐坏:腐烂。④灼伤:焦头烂额。⑤崩溃,败坏:敌人一天天烂下去。⑥破碎:破烂。烂纸。⑦头绪杂乱:烂摊子。⑧明,有光彩:烂银枪。烂漫。灿烂,浓烂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风操》然人性自有少涕泪者,肠虽欲绝,目犹烂然。宋 欧阳修《别滁》:“花光浓烂柳轻明,酌酒花前送我行。我亦且如常日醉,莫教弦管作离声。” |
烂斑 | lànbān | 犹斑烂。灿烂多彩:银河清浅,珠斗烂斑,一轮团圆皎月从东而出,照得院宇犹如白昼 |
烂额焦头 | làn’éjiāotóu |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。宋 李纲《谢移沣州居住表》:“进不量其浅薄,退遂致于烂额焦头。”清·洪亮吉《为史秀才次星赋焦尾砚》人生皆作如是观,烂额焦头称上客。参见“焦头烂额”。 |
烂好人 | lànhǎorén | 犹老好人。《官场现形记第四回》这倪二先生,有名的烂好人,大家都叫他泥菩萨。张天翼《清明时节七》:“你不肯就拉倒!那我也不必做烂好人帮你的忙!” |
烂柯 | làn’kē | ①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:“信安郡石室山,晋时王质伐木,至,见童子数人,棋而歌,质因听之。童子以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,不觉飢。俄顷,童子谓曰:‘何不去?’质起,视斧柯烂尽,既归,无復时人。”后以“烂柯”谓岁月流逝,人事变迁。唐 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”②谓荒诞不可信。③借指下棋。④作听琴的故。⑤指烂柯山。 |
烂漫 | lànmàn | ①颜色鲜明而美丽;也指坦率自然,毫不做作。光彩四射,绚丽多彩。唐 韩愈《山石》:“山红涧碧纷烂漫,时见松枥皆十围。”宋 李元膺《洞仙歌 雪云散尽 序》:一年春物,惟梅柳间意味最深。至莺花烂漫时,则春已衰迟,使人无复新意。毛泽东《卜算子 咏梅》:“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②散乱,分散。放浪。淫靡。《庄子.在宥》:“大德不同,而性命烂漫矣。”陆游《绍兴府修学记》:“世衰道微,俗流而不返,士散而无统,乱于杨墨,贼于申韩,大坏于释老,烂漫横流,不可收拾。”(杨墨:杨朱、墨翟。申韩:申不害、韩非。释:佛教。老:老子,指道教。) |
烂漫天真 烂熳天真 | lànmàntiānzhēn | 形容心地纯真,不虚伪。她还是一个烂漫天真的孩子。同“天真烂漫”。 元·李伯瞻《殿前欢·省悟》曲:“闲愁心上消磨尽,烂熳天真,贤愚有几人?”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乐仲》:“断荤戒酒,佛之似也,烂熳天真,佛之真也。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九卷:“李太白着宫锦袍醉眠长安市上,纯是烂漫天真,千古岂容第二人装点此蕃举动。” |
烂然 | lànrán | 显明灿烂的样子。修饰文辞/文词:《史记.卷六○.三王世家.太史公曰》天子恭让,群臣守义,文辞烂然,甚可观也。修饰丹黄:《儒林外史第一一回》刺绣床前,摆满了一部一部的文章;每日丹黄烂然,蝇头细批。修饰晚霞:唐.卢照邻《长安古意诗》龙衔宝盖承朝日,凤吐流苏带晚霞。《浮生六记.卷一.闺房记乐》炊烟四起,晚霞烂然。日落时出现的云霞。 |
烂如指掌 | lànrúzhǐzhǎng | 犹言了如指掌。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。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第三卷:“其父成璧,亦异人,少为群盗,未尝读书识之无,乃古今之世代治乱,是非成败,烂如指掌。” |
烂若披锦 烂若舒锦 | lànruòpījǐn lànruòshūjǐn | 形容文辞华丽。晋朝时期,人们善于清谈,经常评论别人的作品。孙兴公认为潘岳的文采灿烂,如同张挂的锦绣,没有一处不美;陆机的文采如同去掉流沙捡起金子,常常遇到闪光的瑰宝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渊文烂若披锦,无处不善;陆文若排沙简金,往往见宝。”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上卷:“谢潉云:‘潘诗烂若舒锦,无处不佳。’” |
烂若披掌 | lànruòpīzhǎng |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。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客止》:“与人言古今成败,烂若披掌,听者忘倦。” |
烂灼 | lànzhuó | 光辉灿烂。《红楼梦 第十七至十八回》:“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,皆係纱綾扎成,精緻非常。” |
烂醉如泥 | lànzuìrúní | 醉得瘫成一团,扶都扶不住;形容大醉的样子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下·周泽》:一岁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斋。(唐)李贤注:《汉官仪》此下云:“一日不斋醉如泥。”明 冯梦龙 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将美娘灌得烂醉如泥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黄英》:二人纵饮甚欢,相见恨晚,自辰以迄四漏,计各尽百壶。曾烂醉如泥,沉睡座间。 |
滥 | làn I. | ①流水漫溢:泛滥。②不加选择,不加节制:滥用职权。宁缺勿滥。滥伐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八》程颢十五六时,与弟颐闻周惇颐论学,遂厌科举,慨然有求道之志,泛滥于诸家,出入于释、老者几十年,反求诸《六经》而后得之。③浮泛不合实际:陈词滥调。滥竽充数。④下网捕鱼。《周文 里革断罟匡君》宣公夏滥于泗渊,里革断其罟而弃之。⑤心未滥:童心依旧。西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夫心未滥而先谕教,则化易成也。⑥使淫乱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古之真人,知者不得说,美人不得滥,盗人不得劫,伏戏、黄帝不得友。II. jiàn(文言)通“鉴”。大盆。《管子·禁藏》:“夫冬日之不滥,非爱冰也。”《庄子·则阳》:“夫灵公有妻三人,同滥而浴。” |
滥厕 | làncè | 谓混充其间。宋 秦观《序》:"又当时奉诏集帖之人,苟于书成,不复更加研者,颇有伪迹滥厕其间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二》(沈该)徒以谄谀秦桧,遂蒙提挈,滥厕禁严。明 唐寅《漫兴》诗之五:"龙头滥厕棘闱文,草榻今眠垫迹尘。"清 刘大櫆《序》:"未尝有世俗一切之语言,横亘滥厕于其间。"铸铁《湘路纪事》:"记者亦会应留日湖北人之召,滥厕演席。" |
滥官污吏 | lànguānwūlì | 贪污腐化的官吏。元 岳伯川《铁拐李》第一折:“一月前上司行文书来,说俺郑州滥官污吏较多。”田汉《关汉卿》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,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,与一人分忧,万民除害。 |
滥巾 | lànjīn | 僭服隐士的头巾。指冒充隐士。南朝齐 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然而学遁东鲁,习隐南郭,偶吹草堂,滥巾北岳。 |
滥觞 | lànshāng | ①浮起酒杯。喻事情的开始。《孔子家语·三恕》“夫江始出于岷山,其源可以滥觞”②比喻事物的起源、发端。《初学记 卷十六》引 唐 虞世南 《琵琶赋》:“强秦创其滥觴,盛汉尽其深致。”唐 刘知几《史通·序例》:“滥觴肇迹,容或可观,累屋重架,无乃太甚!”清 王韬《淞滨琐话 自序》:“夫荒唐之词,发端於漆园;怪诞之説,滥觴乎《洞冥》。”郭沫若《今昔集·论古代文学》:“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。”③波及;影响。宋 魏庆之《诗人玉屑·沧浪诗评》:“盛唐人诗,亦有一二滥觴晚唐者。”宋 陈亮《复胡德永书》:“亮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,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,倘可以免,凡今所召,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,决不敢以是自沮。”④犹泛滥;过分。明 叶子奇《草木子·杂制》:“借使所入之沟虽通,所出之沟既塞,则水死而不动,惟有涨满浸淫,而有滥觴之患矣!”《明史·史可法传》:“今恩外加恩未已,武臣腰玉,名器滥觴,自后宜慎重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嘉庆初年谏臣》:“福文襄王康安虽屡立战功,然所歷封疆,苞苴广进,没后復膺重典,未免滥觴。” |
滥刑 | lànxíng | 过量的刑罚;任意判罪或施刑。唐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罚所及,则思无以怒而滥刑。宋 陆游《邵武县兴造记》:“善无滥刑,恶无佚罚。” 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刑部·罪臣孥戮》:“虽谋叛非实,然鸞稔恶穷凶,天下共恨,故不以为滥刑。”清会事例·刑部·辩明冤枉:“民人控告官员营私枉法,滥刑毙命各案,俱令率同司道等亲行研审。”《老残游记 第十七回》:“请传諭王刚二令,不得滥刑。” |
滥用职权 | lànyòngzhíquán | 行政行为违法的表现之一。行政机关的决定,虽然其权限范围以内,但不符合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。行政机关不能自由地行使权力,法律授予行政机关权力是为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目的,以及某个更为具体、特定的目的,行使权力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目的,否则即构成违法行为的权力滥用。 |
滥竽充数 | lànyúchōngshù |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齐宣王让人吹竽,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。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,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,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。齐宣王死后,齐湣王继承王位,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演奏,南郭处士听后便逃走了。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,或是以次货充好货。也用作自谦之词。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若只靠才气,摭些陈言,便不好滥竽充数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