捆 | kǔn | ①把散的东西用绳扎起来:捆扎。捆绑。②量词,指捆在一起的东西:一捆铅笔。 |
捆载而归 | kǔnzǎiérguī | 形容带回的东西很多。明·冯梦龙《精忠旗·北朝复地》:“垂纛而入,转眼捆载而归。” |
阃 | kǔn | ①门槛,门限:“送迎不越阃”。②特指城郭的门槛:“阃以内者寡人制之,阃以外者将军制之”。阃外。《资治通鉴 晋纪七》从事中郎孙洵谓(马)歆曰:“公为岳牧,受阃外之托,拜表辄行,有何不可!而使奸凶滋蔓,祸衅不测,岂藩翰王室、镇静方夏之义乎!”《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》齐人欲闭门,以阃下积尸,扉不得阖,帝从数骑,崎岖危险,仅得出门。③统兵在外的将军。阃职。“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”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四》楚州不复建阃,就以其帅杨绍云兼制置。参见“帅阃”、“分阃”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九》四川急则荆阃援之,和、濡急则江阃援之,真、泰急则淮阃援之,务要脉络贯通,毋或秦、越相视!④内室,借指妇女:阃闱。阃奥。阃德(借指妇德)。阃范。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范鳅儿双镜重圆》“当时实是怜他孤身无倚,初不晓得是尊阃,如之奈何?”那汉道:“足下休疑,我已别娶浑家,旧日伉俪之盟,不必再题。”《聊斋志异江城》群曳之日,“阃中耳目虽长,亦听睹不至于此。” 参见“尊阃”。 |
阃奥 | kǔn’ào | ①为深邃的内室。②指地域的中心。③比喻学问或事理的精微深奥所在。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七》自非德堪范模,则不足以辅成德性;非学臻阃奥,则不足以启迪聪明。④内宫。 |
阃范 | kǔnfàn | ①妇女的道德规范。《说岳全传第六十六回》妾身久慕夫人阃范,天幸相逢,欲与结为姊妹,不知允否?②对闺房妇女的约束。 |
阃寄 | kǔnjì | 委以军事重任。谓寄以阃外之事,故云。唐 张说《赠凉州都督上柱国郭君碑》:“镇西陲,信国之藩屏;坐北落,亦王之爪牙。故入奉期门,而出分阃寄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》集英殿修撰、知隆兴府程叔达,久任阃寄,治行有闻,除敷文阁待制,再任。宋 陆游《贺张都督启》运筹决帷幄之胜,遂定庙谟;假钺督中外之军,仍专阃寄。明 徐渭《代江北事平赐金币谢表》伏念臣本书生,误叨阃寄,跨两省一京之地,当诸夷数道之冲。”明 茅坤《青霞先生文集序》君既没,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,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,寻且坐罪罢去。 |
阃教 | kǔnjiào | 指后妃或妻妾的训戒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二商》:“二商以贫始,以素封终。为人何所长?但不甚遵阃教耳。” 清 黄景仁《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》:“当时佞佛成阃教,九莲衍得椒房名,昭华宠占六宫冠,十方建寺谁能争?”《笑林广记 不怕死的》夫诺之,即遵阃教,设榻别室。 |
阃帅 | kǔnshuài | 指地方上的军事统帅。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七》今灾异迭见,盗贼蜂起,海寇敢于要君,阃帅敢于玩寇,若不振举,恐有唐末藩镇噬脐之祸。 |
阃外 | kǔnwài | ①指京城或朝廷以外,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,与朝中、朝廷相对。《晋书·陶侃传》:“阃外多事,千緖万端,罔有遗漏。”《资治通鉴 梁纪十七》国家付君(韦黯)以阃外之略,今君不肯开城,若魏兵来至,河南为魏所杀,君岂能独存!《资治通鉴 随纪六》长史崔君肃固争,(来)护儿不可,曰:“贼势破矣,独以相任,自足办之。吾在阃外,事当专决,宁得高元(高丽王)还而获谴,舍此成功,所不能矣!”《资治通鉴 唐纪十八》太学生宋城魏元忠上封事:今朝廷用人,类取将门子弟及死事之家,彼皆庸人,岂足当阃外之任!②指国境之外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四》阃外之事,将帅得专焉。 |
阃威 | kǔnwēi | 悍妇的气焰。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江城与其二姊悍妬相埒。姊妹相逢无他语,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。” |
阃域 | kǔnyù | 范围,境界。刘禹锡《澈上人文集纪》:可谓八作者阃域,岂独雄于诗僧间耶! |
悃 | kǔn | 至诚,诚实,诚心:悃款。悃诚。谢悃。参见“析肝沥悃”。《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九》安静之吏,悃无华,日计不足,月计有余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八》(董文忠)遂从旁代对,恳悃详切,蒙古主从之。《封神演义 第二十六回》臣忧陛下龙体生寒,特献袍袄,与陛下御冷驱寒,少尽臣微悃。 |
悃愊 | kǔnbì | 至诚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"论议正直,秉心有常,发愤悃愊,信有忧国之心。"颜师古注:"悃愊,至诚也。"唐 柳宗元《吊屈原文》:"矧先生之悃愊兮,滔大故而不贰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》(秦)桧乃使言者论:“顷岳飞进兵于陈、蔡之间,乃密通书于(王)士祇,叙其悃愊,踪迹诡秘。”明 徐祯卿《送范静之迁威州》诗:"吾怜范巨卿,悃愊不邀名。作吏竹林下,清风讼狱平。"清 魏源《严公神道碑铭》:"悃愊所至,盘错洞开。" |
悃愊无华 | kǔnbìwúhuá | 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实意,毫不虚假。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安静之吏,悃愊无华。”宋 苏轼 《苏潜圣挽词》:“悃愊无华真汉吏,文章尔雅称吾宗。”明 宋濂《兰谿法海精舍记》:“见有源素发垂领,道貌渊雅,语言悃愊无华。”《黄绣球》第二八回:“真是悃愊无华的一位循良官吏。” |
悃诚 悃忱 | kǔnchéng | 至诚;忠诚。刘向《九叹·愍命》:“亲忠正之悃诚兮,招贞良与明智。”唐 白居易《与陈给事书》:“伏愿俯察悃诚,不遗贱小。”宋 陆游《光宗册宝贺表》:“徒有悃诚,形于梦想。”《明史·外国传六·浡泥》:“臣愿睹天日之表,少输悃诚。”《明史·张芹传赞》:“张芹等怀抱悃忱,激昂论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》:“召而询求,俾尽悃诚。” |
悃款 | kǔnkuǎn | 诚挚。面陈悃款。唐 张九龄《进千秋节金镜录表》:"虽闻见褊浅,所择不深。至于区区效愚,其庶乎万一,不胜悃款之至。"宋 苏轼《祭蔡景繁文》:"子之事君,悃款倾尽。" |
悃悃 | kǔnkǔn | 忠诚貌。《楚辞·卜居》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?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?王逸注:志纯一也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一》搢绅士大夫交奏迭谏,悃悃款款以陈于前,忠爱备至。元揭傒斯《送孙志言远游》诗:依依别老亲,悃悃语弟昆。 |
悃质无华 | kǔnzhìwúhuá | 华:浮夸。至诚而不虚浮。形容真心诚意,毫不虚假。明·艾南英《答夏彝仲文书》:“独取太史公所自为赞论序略者读之,其句字可谓悃质无华矣。” |
梱 | kǔn | ①门限:“外言不入于梱,内言不出于梱”。②古同“阃”,指国门。 |
稇 | kǔn | 古同“稛”。音阃。成熟也。“余从两处稇载而归。” |
稇载而归 | kǔnzàiérguī | 稇载:满载;归:返回。东西装得满满地回来。形容收获极丰富。春秋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齐语》:“诸侯之使垂橐而入,稇载而归。” |
壸 | kǔn | ①古代宫中的道路,借指宫内:壸政。②古通“阃”,内室。③广:“其类维何?室家之壸。” |
壸奥 | kǔn’ào | ①阃奥。壸谓宫巷,奥谓室隅。比喻事理的奥秘精微。②壸闱,内宫。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七十七》以其(董宋臣)罪戾之馀,一旦复使之出入壸奥之中,给事宗庙之内,此其重干神人之怒,再基祸乱之源,上下皇惑,大小切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