刊 | kān | ①斫,消除,修改:刊误(亦作“勘误”)。校(jiào)刊。不刊之论(喻至理名言)。②刻:刊石。刊印。刊本。《水浒传第三九回》如要立碑,还用刊字匠作。③排版印刷:刊行(xíng)。创刊。刊登。刊载。④出版物:刊物。报刊。书刊。 |
刊刻 | kānkè | ①(碑文)雕刻。 南朝宋 谢灵运《佛影铭》:“命余製铭,以充刊刻。”②刻板印行。宋史·毕士安传:“真宗然之,遂命刊刻。”明 唐顺之《牌》:“合行刊刻仰各有司及委官查照着实遵奉施行。”《镜花缘 第二十七回》既这等神效,九公何不刊刻流传,使天下人皆免此患,共登寿域,岂不是件好事? |
刊石 | kānshí | 刻石。《后汉书·姜肱传》:"弟子陈留刘操追慕肱德,共刊石颂之。"《魏书·皇后传·文成文明皇后冯氏》太和五年起作,八年而成,刊石立碑,颂太后功德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原公水》:"明年十二月丧国,臣太农阎崇、离石令宗羣等二百三十四人刊石立碑,以述勋德。"《新唐书·梁文贞传》:"有甘露降茔木,白兔驯扰,县令刊石纪之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八》乞特降睿旨,以御书刊石端礼门姓名下外路州军,于监司长吏厅立石刊记,以示万姓。 |
刊校 | kānxiào | 修改校正。《北史 本纪卷九北周明帝宇文毓》及即位,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余人,于麟趾殿刊校经史。《旧唐书·褚无量传》:“无量以内库旧书,自高宗代即藏在宫中,渐致遗逸,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也。”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二》:“奏请缮写刊校,以宏经籍之道。”清 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书五代史·马缟传后》:“其云刊校,谓刊改校正所缮写之书也。” |
刊心刻骨 | kānxīnkègǔ | 指印象深刻,令人难忘。闻一多《邓以蛰<诗与历史>题记》:“也没有一篇不刊心刻骨,博大精深。只要你肯埋着头,咬着牙,在岩石里边寻求金子。” |
刊修 | kānxiū | 修正。《资治通鉴·晋武帝泰始四年》:“四年春,正月,丙戌,贾充等上所刊修律令。”宋 王禹偁《进端拱箴表》:“官在谏垣,未甞有一言裨补;职当史笔,未甞有一字刊修。” |
刊削 | kānxuē | 削除。《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五》(徐)邈应时收敛还省刊削,皆使可观,经帝重览,然后出之。南朝梁 任昉《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“未见好德,愚窃惑焉。即命刊削,投杖不暇。”《资治通鉴·宋明帝泰始元年》:“其废帝时昏制谬封,并皆刊削。”章炳麟《与邓实书》:“谓宜刊削鄙文,无令猥厕大衍之数,虚一不用,亦何伤于蓍卦哉!” |
刊载 | kānzǎi | 记载在史册;在报纸、刊物上刊登。报纸上刊载了许多有关技术革新的文章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夫崇德序功,纪行命謚,所以光昭将来,刊载不朽。” |
刊章 | kānzhāng | 删去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张俭》:“乡人朱并,素性佞邪,为 俭所弃, 并怀怨恚,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,于是刊章讨捕。”李贤注:“刊,削。不欲宣露并名,故削除之而直捕俭等。”《晋书·刑法志》:“将亡之国,刑咸弃,刊章以急其宪,适意以宽其,桓灵之季,不其然欤!”明 王志坚《表异录·国制》:“刊章,刊落姓名而下其章也。”清 黄遵宪《逐客篇 诗》:“刊章指名捉,逋逃萃渊薮。” |
刊正 | kānzhèng | 犹校正。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(卢植)专心研精,合尚书章句,考礼记失得,庶裁定圣,刊正碑文。”《新唐书·颜师古传》:“俄拜秘书少监,专刊正事,古篇奇字世所惑者,讨析申孰,必畅本源。”《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》(玄宗李隆基)从之。于是搜访逸书,选吏缮写,命国子博士尹知章、桑泉尉韦述等二十人同刊正,以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为之使,于干元殿前编校群书。 |
看 | kān I. | 守护,监视:看护。看押。看门。看青(看守正在结实还未成熟的庄稼)。II.参见 kàn。 |
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| kānjiāběnlǐng kānjiāběnshì |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。茅盾《清明前后》第三幕:“为民兄,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。”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木讷朴实是韩学愈的看家本领。”李劼人《天魔舞》第13章:“她不等他说真心话,她的看家本事就拿出来了。”例子 茅盾《如是我见我闻》:“然而倘凭他那一点水木包工的看家本事,他如何能发小小的四五万?” |
龛 | kān | ①供奉佛像、神位等的小阁子:佛龛。神龛。《聊斋志异 某乙》偶入一寺,见墙隅堆石子二三枚,心知其异,亦以一石投之,径趋龛后卧。《红楼梦 第61回》三人遂一同来至栊翠庵中。只见龛焰犹青,炉香未烬。②古同“戡”,平定。 |
龛子 | kānzǐ | 僧徒的塔状盛尸器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菩萨蛮》:“长老将自己龕子,粧了可常,抬出山顶。”《水浒传第一一九回》:“宋江自取金帛……合个朱红龕子盛了,直去请径山住持大惠禪师,来与鲁智深下火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