楷 | kǎi | ①法式,模范:楷模。楷范。楷则。楷式。②汉字的一种书体:楷书。正楷。小楷。楷体。 |
楷法 | kǎifǎ | ①范;法则。《晋书·隐逸传·辛谧》:“謐少有志尚,博学善属文,工草隶书,为时楷法。”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有丁覘者,洪亭民耳,颇善属文,殊工草隶……军府轻贱,多未之重,耻令子弟以为楷法。”《明史·隐逸传·杨恒》:“恒性醇篤……家无儋石,而临财甚介,乡人奉为楷法焉。”②犹效法。南史·柳世隆传:“司马公所为,后生楷法,吾岂能止之哉。”唐 柳宗元《永州韦使君新堂记》宗元请志诸石,措诸壁,编以为二千石楷法。③楷书之法。《晋书·卫恒传》:“上谷王次仲,始作楷法。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卷三》:“(蒋衡)工诗、古文,其书法论一篇,尤为讲楷法者所宗尚。”《花月痕 第四七回》:“(李稷)又开了几处学堂,教二十岁下兵丁,都要读些史书,熟些核算,工些楷法。” |
楷式 | kǎishì | 法则,范。《老子》:“以智治国国之贼,不以智治国国之福,知此两者亦楷式。常知楷式,是谓玄德。”《魏书 卷四 世祖纪上》今制定文字,世所用者,颁下远近,永为楷式。唐 刘知几《史通·称谓》:“昔夫子修春秋,吴楚称王而仍曰子,此则褒贬之大体,为前修之楷式也。”清 沉德潜《说诗晬语卷上》:“学七言古诗者,当以唐代为楷式。”郭沫若《屈原赋今译·九章》:“光明磊落的先贤呵,你们是我的楷式!” |
楷正 | kǎizhèng | 端正,工整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杂艺》:“晋宋以来,多能书者。故其时俗,递相染尚,所有部帙,楷正可观。”《北齐书·赵彦深传》:“(赵仲将)学涉羣书,善草隶。虽与弟书,书字楷正,云草不可不解,若施之於人,即似相轻易。” |
蒈 | kǎi | 有机化合物,是“莰”的同分异构体,天然的“蒈”尚未发现:蒈酮(“蒈”的重要衍生物,气味像樟脑)。 |
锴 | kǎi | 铁的别称,亦指“好铁”。多用于人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