决決 | jué | ①排除阻塞物,疏通水道。“禹决江疏河”。《史记 孝武本纪》昔禹疏九江,决四渎。②堤岸被水冲开:决口。溃决。时有决溢。《周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。③断定,拿定主意;解决:决定。决断。决计。决然。决胜。决议。犹豫不决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》癸亥,以积雨命中外决系囚。明 王世贞《蔺相如完璧归赵论》此两言决耳,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!④一定(用在否定词前):决不后退。⑤决定最后胜败:决赛。决战。⑥执行死刑:处决。枪决。⑦撕裂;摒弃。裂析,分开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不敢以全物与之,为其决之之怒也。《庄子·骈拇》不仁之人,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。参见“决眦”。⑧同抉。挖出。《庄子·说剑》相击于前,上斩颈领,下决肝肺。参见“屠肠决眼túchángjuéyǎn”“抉目吴门”。⑨通“诀”。南朝梁 江淹《别赋》视乔木兮故里,决北梁兮永辞。 |
决辞 决词 | juécí | 表示确定语气的助词。与“疑辞”相对。唐 柳宗元《复杜温夫书》所谓乎、欤、耶、哉、夫者,疑辞也;矣、耳、焉、也者,决辞也。”清 俞樾《古书疑义举例·也邪通用例》使不达此例,则以疑词为决词,而于古人之意大谬矣。 |
决渎 | juédú | 疏浚水道。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维禹浚川,九州攸宁;爰及宣防,决渎通沟。 |
决断如流 | juéduànrúliú | 决策判断就像江河下泻。形容处理问题果断敏捷。他身为市长,每天要处理繁多的事务,由于决断如流,从未延误一件工作。《周书 斐汉传》:“汉善尺牍,尤便簿领,理识明赡,决断如流。” |
决坏 | juéhuài | ①冲决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缘河之郡隄塞河,輒决坏,费不可胜计。”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河水盛溢,泛浸瓠hù子,金隄决坏。”②毁坏。宋 苏轼《秦始皇论》:“凡所以治天下者,一切出於便利,而不耻於无礼,决坏圣人之藩墻,而以利器示天下。”宋 叶适《终论四》:“胜之之道,尽去吾之弊政,用必死之帅、必死之将、必死之士,决坏二百年糜烂不可通之説,真以必死敌之,则胜矣。”《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五》且济时拯世之术,在于补决坏,枝拄邪倾,随形裁割,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。 |
决机 | juéjī | 为依据时机采取适宜决策。决,通“抉”,选择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诩传》:“公明胜绍,勇胜绍,用人胜绍,决机胜绍。”叶式《题》:“故其决机悟主,一似孔明之於先主,周瑜之於孙策。”《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》(高祖陈霸先)委以心腹爪牙,咸能得其死力,故乃决机百胜,成此三分。明·黄道周《节寰袁公》(袁可立)传》:“溪子子贵洞,千将利断,桑榆决机,不以为晏。” |
决决 | juéjué | ①水流貌。《广雅·释训》:“涓涓、决决……流也。”南朝梁 王僧孺《从子永宁令谦诔》:“悠悠越障,决决闽海。”宋 梅尧臣《和仲文西湖野步》:“决决堰根水,层层湖上田。”南宋 范成大《喜雨诗》“流渠决决绕幽居”明 何景明《仲春雨霁出游诗》:“决决松上溜,潺潺石间流。”清 沈德潜《过许州》:“到处陂塘决决流,垂杨百里罨平畴。”②形容水流声。唐 卢纶《山店诗》:“登登山路行时尽,决决溪泉到处闻。”宋 苏轼《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》:“稍闻决决流冰谷,尽放青青没烧痕。”清 魏源《武林纪游诗之七》:“决决水声湲,重重山色赴。”③传说中的水名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“决决之水出焉,而东流注于河 。”《广雅·释训》“决决”王念孙疏证:“决决,水貌也,故因以为水名。” |
决绝 | juéjué | ①坚决。口气决绝。《庄子·外物》夫流遁之志,决绝之行,噫,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!②断绝关系。 |
决科 | juékē | 参加射策,决定科第。后指参加科举考试。扬雄《法言·学行》:“或曰:‘书与经同,而世不尚,治之可乎?’曰:‘可。’或人哑尔笑曰:‘须以发策决科。’”李轨注:“射以决科,经以策试,今徒治同经之书而不见用,故笑之。”唐 柳宗元《唐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》:“决科联中,休问用张。”唐 柳宗元《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》发策决科者,授子而不栗。宋 岳珂《愧郯录·场屋编类之书》:“自国家取士场屋,世以决科之学为先。” |
决疴溃痈 | juékēkuìyōng | 疴病:沉疴(重病)。染疴。养疴。溃痈:谓溃烂出脓的疮 |
决命争首 | juémìngzhēngshǒu | 拼命争先而战。文选·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疲兵再战,一以当千,然犹扶乘创痛,决命争首。”吕向注:“士卒用命,扶其创,乘其痛,争为先首而战也。” 唐 王维《与工部李侍郎书》:“夫仁弱自爱者,且奔窜伏匿,偷延晷刻……安能决命争首,慷慨大节,死生以之乎?” |
决力 | juélì | 竭力;尽力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今藉其屡奔,人情未固,夷獠乌合,易为摧殄,正当共出百死,决力取之,无故停留,时事去矣。”唐 李白《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》:“然臣年过耳顺,风瘵日加。锋鏑残骸,劣有餘喘,虽决力上道,而心与愿违。” |
决配 | juépèi | 判处流放之刑。取旨决配。决配八千里。《唐律疏议·断狱·断罪应决配而收赎》诸断罪应决配之而听收赎,应收赎而决配之,若应官当而不以官当及不应官当而以官当者,各依本罪,减故、失一等。宋 李纲《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》若有敢科配搔扰者,命官窜责,吏人决配,委监司按察。《宋史·刑法志一》自今凡言处断、重断、极断、决配、朝典之类,未得论决,具狱以闻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》甲辰,上元知县李允升,坐赃决配惠州。 |
决遣 | juéqiǎn | 审判发落。《晋书 武帝纪》诏郡国五岁刑以下决遣,无留庶狱。晋 陆机《晋平西将军周处碑》处转广汉太守。郡多滞讼,有经三十年而不决。处详其枉直,一朝决遣。宋 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十六日》西朶楼下,开封尹弹压,幕次罗列罪人满前,时复决遣,以警愚民。《宋史·刑法志一》贫不能自存者给饮食,病者给医药,轻系者即时决遣,毋淹滞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》先是(宋孝宗)诏以“疏决并为文具,令有司具祖宗典故,朕当亲阅”,至是后殿临轩决遣罪人。清 曾国藩《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》(彭永思)就逆旅操笔定谳,且判且诘,决遣如神。 |
决去 | juéqù | 辞别离去。决,通“诀”。多指永别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(李陵)因泣下霑衿,与武决去。”颜师古注:“决,别也。”南唐 尉迟偓《中朝故事》:“自言年数已尽,合当决去,涕泗而别。”清 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仲仙曰:‘我甚怜之,未忍决去。’” |
决然 | juérán | ①形容坚决果断。决然离去。②必然,必定。搞阴谋的人决然没有好下场。③“決”通“抉”,挖空义,故“決然”是“空虚貌”。《庄子·天下》决然无主,趣物而不两。 |
决撒 | juésā | ①败露;戳穿。《水浒传第二六回》隔壁王婆听得,生怕决撒,只得走过来帮他支吾。②决裂。 |
决胜庙堂 | juéshèngmiàotáng | 庙堂:指古代帝王祭祀、议事的场所。指文官儒将在庙堂中制定出决定胜改的策略。明·无名氏《投笔肤谈》:“儒将者,决胜庙堂者也。武将者,折冲千里者也。” |
决胜千里 | juéshèngqiānlǐ | 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。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。他有万夫不当之勇,但无决胜千里之才。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夫运筹帷幄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 |
决拾 | juéshí | ①古代射箭的器具。以决来钩弦,以拾来揽袖。决,扳指,多以骨制,套在右手拇指上,用以钩弦;拾,套袖,革制,套在左臂上,用以护臂。②射箭。《周文 诸稽郢行成于吴》夫一人善射,百夫决拾,胜未可成。清 李渔《秦淮健儿传》子服弓矢,善决拾乎?或作“决遂”、“抉拾”。《清史稿卷八 圣祖本纪三》年力胜时,挽强决拾。 |
决事 | juéshì | 决断事情;处理公务。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及臻吕后,禄、产专政,擅断万机,决事禁省,下陵上替,海内寒心。《南史 本纪卷四高帝纪上》与袁粲、褚彦回、刘彦节等更日入直决事,号爲“四贵”。 |
决隙 | juéxì | 空隙。史记·李斯列传:“夫人生居世閒也,譬犹骋六驥过决隙也。” |
决讞 | juéyàn | 指判案定罪的办法、条文。《史记·汲郑列传》及事益多,吏民巧弄。上分别文法,汤等数奏决讞以幸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》近日公正之道微,请托之风盛。省部之理诉,仓库之出纳,刑狱之决谳,州县之争讼,无一不用关节,而望百司举职,难矣。 |
决一雌雄 | juéyīcíxióng | 雌雄:比喻高低、胜负。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天下匈奴数岁者,徒以吾两人耳,愿与汉王挑战,决雌雄,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回:吾与汝决一雌雄,汝若能胜,吾誓不为大将。 |
决一胜负 | juéyīshèngfù | 决:决定;胜负:胜败。进行决战,判定胜败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6回:“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,渡江决一胜负为上。”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十七回:……若不听我良言,只是与你决一胜负。 |
决一死战 | juéyīsǐzhàn | 同敌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。多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一种精神状态。古时用来形容两军打仗时对战斗胜利的渴望与决心。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《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》:今日之祸,皆岑昏之罪,请陛下诛之。臣等出城决一死战。明冯梦龙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五回:“教大军一齐退转东崤宽展处,决一死战,再作区处。” |
决疑 | juéyí | 解决凝难问题;判断疑案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一年》:“卜以决疑,不疑何卜?”《鹖冠子·天则》:“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公以臣能听微决疑,故以为理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言能听察微理,以决疑狱。”唐 白居易《答卜者》诗:“知君善《易》者,问我决疑不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枸橼》:“夫使者所以达主命,释仇讲好,决疑解纷。”汤用彤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第二分第二十章》:“嵩在建业,常诣真諦之弟子法泰决疑。”参见“断疑”。 |
决溢 决泆 | juéyì | 河堤溃破,水流泛滥。《汉书·沟洫志》河水高於平地,岁增堤防,犹尚决溢。汉 王充《论衡·效力》河发昆仑,江起岷山,水力盛多……如岸狭地仰,沟洫决泆,散在丘墟矣。宋 苏辙《乞罢修河司札子》今年深瀛等州堤防新复,未甚高厚,然皆不至决溢。宋 张师正《括异志·大名监埽》凡一埽岸,必有薪茭竹捷桩木之类数十百万,以备决溢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一》大河所以决溢者,以河道积於,不能受水故也。 |
决易 | juéyì | 轻率多变。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:“布性决易,所为无常。(高)顺每諫曰:‘将军举动,不肯详思,忽有失得,动輒言误,误可数乎?’” |
决壅 | juéyōng | ①除去水道的壅塞。唐 白居易《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诗》:“疏流似剪纸,决壅如裂帛。”《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》佞谄之伦,承颜候色,因其所好,以悦导之,若下坂以走丸,譬顺流而决壅。②消除壅蔽。三国魏 桓范《政要论·决壅》:“为人君之务在於决壅,决壅之务在於进下,进下之道在於博听。”明 刘基《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》:“今年秋宪副张公始来,决壅疏塞,剔蠧振坠。” |
决疣溃痈 決疣潰癰 | juéyóukuìyōng | 決肒溃痈。①決:断绝;疣:肒huàn,搔痒而成的疮。溃:冲破;痈: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。脓疮溃破。《庄子·内篇·大宗师》:彼以生为附赘悬疣,以死为决疣溃痈。②比喻腐败之极。 |
决狱 | juéyù | 判决狱讼。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决狱折中,不杀不辜,不诬无罪,臣不如宾胥无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今在职之人,官无大小,悉不知法令,或有微言难晓,而小吏多顽,而使之决狱,无以死生委之,以轻百姓之命,付无知之人也。”《资治通鉴 陈纪三》时军国多事,决狱罕依律文,相承谓之“变法从事”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三》欲望自今除盛夏仍旧降诏恤刑外,每岁自孟秋中气后、秋分前,遴选周行,分道决狱。 |
决杖 | juézhàng | 处以杖刑。用大荆条或棍棒抽击人的背、臀或腿部。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其诸司论属官,若有愆犯,听於律外斟酌决杖。” 唐 张鷟 《朝野佥载》卷二:“府法曹断掠粮贼,惟各决杖一百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》帝(宋太祖赵匡胤)怒,责(常)准,本县令程迪,决杖流海岛。《宋史·刑法志一》因诏:“岭南民犯窃盗,赃满五贯至十贯者,决杖、黥面、配役。”清 余怀《板桥杂记·轶事》:“然亦如 严幼芳、刘婆惜备受棰楚决杖矣。” |
决责 | juézé | 杖责。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 卷六》(萧颖士)常使一仆杜亮,每一决责,皆由非义。宋 欧阳修《乞减乐平县课额札子》见今专副等逐月逐季逐年各有比较决责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八》不举职者,大则降罚,小则决责,仍不许去职。《清史稿·刑法志二》又附片请将军、流徒加杖概予宽免,无庸决责。 |
决骤 | juézhòu | ①迅速奔跑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毛嬙、丽姬,人之所美也,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,麋鹿见之决骤。”宋 苏轼《归来引》:“纷野马之决骤兮,幸余首之未鞿。” 宋 范成大《有感今昔诗之一》:“麋见丽姬翻决骤,鸟闻韶乐却忧悲。”②比喻放纵不羁。宋 叶适《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》:“约规矩绳墨以自严兮,不决骤而横陈。”清 魏源《圣武记 卷五》:“使无世世转生之 呼毕勒罕以镇服僧俗,则百万众必互雄长,狼性野心,且决骤而不可制。” |
决眦 决眥 | juézì | ①裂开眼眶。文选·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弓不虚发,中必决眦。”李善注:“説文曰:‘眥,目匡也。’眦、眥俱同。”②常用以表示盛怒的情绪。三国魏 曹植《鼙鼓歌之五》:“张目决眦,髮怒穿冠。”明 俞国贤《军中诗》:“决眥誓灭此,扫秽驱腥膻。”③表示极目远视。唐 杜甫《望岳诗》:“盪胸生曾云,决眥入归鸟。”④谓眼珠突出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南方阳气之所积,暑溼居之,其人修形兑上,大口决眦。”⑤喻洞穿。贾谊《新书·谕诚》:“楚军败,昭王走,屨决眦而行失之,行三十步,復旋取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