眷 | juàn | ①顾念,爱恋:眷念。眷恋。眷顾。眷注(爱护关注)。眷眷(依恋的样子)。《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》眷兹狴犴,有轸哀矜,可克日于大政殿讯狱。明 方孝孺《深虑论》用大德以结乎天心,使天眷其德,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。②(古)宠爱:眷拔。器重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》帝(宋真宗赵恒)由是眷(王)钦若益厚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》(张)俊晚年主和议,与秦桧意合,帝(宋高宗)眷之厚,凡所言,朝廷无不从,荐人为监司、郡守、带职者甚众。③亲属:亲眷。女眷。眷属。 |
眷酬 | juànchóu | 宠赐;慰劳。明 张居正《谢遣官郊迎疏》:“特遣使郊勞,用示眷酬。” |
眷待 | juàndài | 接待;爱重款待。《北史·艺术传下·徐謇》:"孝文迁洛,稍加眷待。"《北齐书·萧放传》:"放性好文咏,颇善丹青……遂被眷待。"唐·韩愈《潮州谢孔大夫状》:"恃蒙眷待,辄此披陈。"宋·苏轼《与孙叔静书》之三:"久留治下,辱眷待之厚,既过重矣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五》而(王)黼第与梁师成连墙,穿便门往来,帝始悟其与师成交结状,还宫,眷待顿衰。 |
眷顾 | juàngù | 眷念,思念。《史记·屈原列传》屈平既嫉之,虽放流,眷顾楚国,系心怀王,不忘欲反。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》皇天上帝,后土神祇,眷顾降命,属秀黎元,为人父母,秀不敢当。 |
眷怀 | juànhuái | 关心怀念。明 唐顺之《答夏桂洲相公书》而圣主眷怀耆旧,亦恐不能得久遂东山之卧耳。《清史稿卷二十四 德宗本纪二》乃眷怀赤子,皆上天所畀,祖宗所遗,非悉使之康乐和亲,未为尽职。 |
眷眷 | juànjuàn | 亦作“睠睠”。①依恋反顾貌。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:“念彼共人,睠睠怀顾。”西汉 李陵《答苏武书》陵诚能安,而主岂复能眷眷乎?文选·王粲《登楼赋》:情眷眷而怀归兮,孰忧思之可任?晋 陶潜《杂诗之三》:“眷眷往昔时,忆此断人肠。”《晋书 文帝纪》窃闻明公固让,(郑)冲等眷眷,实有愚心。宋 陆游《临江仙·离果州作词》:“论心空眷眷,分袂却匆匆。”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为了忘却的记念》:“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,柔石的拳拳的心。”②意志专一貌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是以眷眷,勤求俊杰。”《北史·成淹传》:“夫为王者不拘小节,岂得眷眷守尾生之信!” 明 唐顺之《答俞教谕书》:“僕於科甲人才固未尝专有眷眷搜罗之心。”《资治通鉴 卷五十三》然愚情眷眷,窃独有怀。 |
眷眷之心 | juànjuànzhīxīn | 眷眷:爱恋。依恋不舍之心。眷眷之心何所依,来日相聚终有期。汉 荀悦《汉纪 文帝纪下》:“既定汉室,建立明主,眷眷之心,岂有异哉。” |
眷口 | juànkǒu | 指家属。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娇娜》:“先生故公子,以大讼萧条,眷口寡,移而乡居。”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 第一回》:“当日清早,过了黄河,眷口用小轿搭过去。” |
眷礼 | juànlǐ | 爱重礼遇。《新唐书·武元衡传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,故眷礼信任异它相。宋·叶梦得《石林诗话 卷上》(司马光)虽以论不合去,而神宗眷礼之意愈厚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三》陛下(宋宁宗)眷礼僚旧,一旦龙飞,延问无虚日,不三数月间,或死或斥,赖(彭)龟年一人尚留。《清史稿·尚善令》(吴三桂)蒙恩眷礼,列爵分藩,富贵荣宠,迄今三十餘年矣。 |
眷命 | juànmìng | 指垂爱并赋予重任。《晋书 武帝纪》火德既衰,乃眷命我高祖。 |
眷慕 | juànmù | 依恋;怀念。晋 陆云《九愍》:“祗中怀以眷慕,岂鉴寐而忘归。”唐 柳宗元《愚溪诗序》:“能使愚者喜笑眷慕,乐而不能去也。”明 李东阳《倪公墓志铭》:“为尚书歷两京四部,去一部,其属必眷慕不忍别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盖人不乐为皂隶,则孰能不眷慕悲悼之。” |
眷然 | juànrán | 亦作“睠然”。亦作“睠然”。①回视貌。三国魏 曹丕《善哉行之二》:“眷然顾之,使我心愁。”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其危犹举函牛之鼎,絓纤枯之末,诗人所以眷然顾之,潸焉出涕者也。”唐 韩愈《祭穆员外文》:“晨及洛师,相遇一时,顾我如故,眷然顾之。” ②顾念貌;依恋貌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皇天眷然,去与新。”三国魏 曹植《离友诗序》:“王归振旅,送予于魏邦,心有眷然,为之陨涕。”晋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“及少日,眷然有归欤之情。”唐 李白《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》:“眷然思永嘉,不惮海路赊。”宋 梅尧臣《再别仲仪诗》:“睠然东去怀,纷若陌上尘。” 清 姚鼐《赠孔撝约假归序》:“其行也,官於朝者皆眷然不欲离。” |
眷言 | juànyán | 亦作“睠言”。眷恋回顾貌。言,词尾。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睠言顾之,潸焉出涕。”荀子·宥坐引作“眷焉”。 《资治通鉴 晋纪二十三》眷言西顾,慨叹盈怀。晋 陆机《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》:“眷言怀桑梓,无乃将为鱼。”《宋书·后废帝纪》:“朕以煢眇,夙膺寳歷,永言民政,未接听览,眷言乃顾,无忘鉴寐。”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眷言诚节,实有可嘉,宜超恒赏,用沮劝。” 明 夏完淳《六君咏·祁中丞》:“睠言从彭咸,乘风驾縹緲。” |
眷倚 睠倚 | juànyǐ | 宠爱并倚重。《新唐书·裴宽传》:"会河北部将入朝,盛誉宽政,且言华虏犹思之。帝嗟赏,睠倚加厚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七 》(吕)夷简当国柄最久,虽数为言者所诋,帝眷倚不衰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理宗淳佑十年》:"赵葵恳辞相位,始终不渝……朕眷倚虽切,而不能强其从也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七》范纯仁言:(富)弼受三朝眷倚,当自任天下之重,而恤己深于恤物,忧疾过于忧邦,致主处身,二者均失。《明史·奸臣传·严嵩》:"帝降旨慰嵩,而以嵩溺爱世蕃,负眷倚,令致仕。" |
眷佑 睠佑 | juànyòu | 眷顾佑助。荷天眷祐。《尚书·太甲中》皇天眷佑有商,俾嗣王克终厥德。唐·元稹《论教本书》岂不以皇天眷佑,祚我唐德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明宗纪四》今则载戢干戈,浑同书轨,荷玄穹之睠佑,契兆庶之乐推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四》此皆上天眷祐有宋许陛下得以图回。清·周亮工《巡抚山东彝初周公救荒碑》上天眷佑,期於长治。 |
眷遇 | juànyù | 亦作"睠遇"。殊遇;优待。叠被眷遇。《北史·房彦谦传》:"忝蒙眷遇,辄写微诚,野人愚瞽,不知忌讳。"唐·白居易《祭李司徒文》:"契阔绸缪,三十馀载……眷遇既深於常等,痛愤实倍於众情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十九》(苏)易简才思敏赡,在翰林八年,眷遇夐绝,遂参大政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》辽主知之,召补宿卫,数问以古今治乱,(耶律)资忠对无隐,擢至中丞,眷遇日隆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四十六》及召还执政,中外想望其功业,(范)仲淹亦感激眷遇,以天下为己任,遂与富弼日夜谋虑,兴致太平。 |
眷注 | juànzhù | 指关注;眷念。语出《宋史·石熙载传》典枢务日,上眷注甚笃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七十一》辽主不悟其(张孝杰)奸,眷注弥厚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莲香》感桑郎眷注,遗舃犹存彼处。《清史稿·圣祖纪二》(赵良栋)今已衰老解任,应复其勇略将军、兵部尚书、总督,以示眷注。《聊斋志异 封三娘》(孟)生喜不自已,矢曰:“劳眷注若此,仆不得十一娘,宁终鳏耳。” |
帣 | juàn I. | 口袋。II.juǎn用绳束紧(袖子、袖套)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若亲有严客,髡帣韝鞠,侍酒于前,时赐馀沥,奉觞上寿,数起,饮不过二斗径醉矣。 |
桊 | juàn | 穿在牛鼻子上的小木棍或小铁环:牛鼻桊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