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āng I.

①快要;准备,打算:将要。将至。将来。即将。《庄子·知北游》狂屈曰:“唉!予知之,将语若,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。”《庄子·则阳魏莹与田侯牟约,田侯牟背之,魏莹怒,将使人剌之。②带领,率领;携带,扶助:将雏。扶将。将军。南北朝庾信《枯树赋》将雏集凤,比翼巢鸳。唐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 诗》:“孤云将野鹤,岂向人间住。莫买沃洲山,时人已知处。唐 卢纶《塞下曲》:“月黑雁飞高,单于夜遁逃。欲将轻骑逐,大雪满弓刀。”宋 汪藻《春日》:“一春略无十日晴,处处浮云将雨行。”③拿,持:将心比心。宋 寇准《踏莎行 春暮》:“密约沉沉,离情杳杳,菱花尘满慵将照。倚楼无语欲销魂,长空黯淡连芳草。”④把:将门关好。宋 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诗:“一水护田将緑绕,两山排闥送青来。”⑤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“将”或“”。⑥用言语刺激:你别将他的火儿了。⑦保养:将养。将息。将理;将爱;将护。《庄子·庚桑楚备物以将形,藏虞以生心,敬中以达彼。⑧兽类生子:将驹。将小猪。⑨顺从:将就(迁就,凑合)。将计就计。10.又,且:将信将疑。11.助词,用在动词和“出来”、“起来”、“上去”等中间:走将出来。12.刚,刚刚:将将。将才。13.宁…将:宁愿…还是。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,将游大人以成名乎?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,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?14.送行。将迎(送往迎来);将送(送行;遣送)。《淮南子·诠言》来者弗迎,去者弗将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其为物无不将也,无不迎也,无不毁也,无不成也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逆, 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《庄子·天运》夫刍狗之未陈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,尸祝齐戒以将之。15.或;抑。《庄子·至乐》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?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?孟郊《上常州卢使君书》将有人主张之乎?将无人主张之乎? 16.唯。只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寡君将君是望,敢不稽首。”《庄子·知北游》将为汝言其崖略。17.而是,乃;于是,就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无鬼生于贫贱,未尝敢饮食君之酒肉,将来劳君也。宋·程灏《春日偶成》:“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。”18.和,共。唐 李白《月下独酌诗之一》:“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”19.去;行,过。《荀子·赋论篇》:时几将矣。注:言时事已去,不可复也。宋 杨万里《三江小渡》:“溪水将桥不复回,小舟犹倚短篙开。”20.姓。II.参见jiàng。III. 参见qiāng。

将本图利

jiāngběntúlì

放债求息。也指用本钱交易,赚钱得利。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第一折》:“可不道吃酒的望醉,放债的图利,也则是将本图利来。”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》你要知我们开了这座店,将本图利,也不是容易。

将伯

jiāngbó

指为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或向人求助。《诗.小雅.正月》:"将伯助予。"毛传:"将,请也;伯,长也。"孔颖达疏:"请长者助我。"后因以"将伯"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或向人求助。《聊斋志异 连琐》女曰:“将伯之助,义不敢忘。然彼赳赳,妾实畏之。”

将雏jiāngchú

①携带幼禽。南北朝庾信《枯树赋》将雏集凤,比翼巢鸳。②指携带幼小的子女。

将错就错

jiāngcuòjiùcuò

指事情已经做错,就顺着错误继续下去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六:“将错就错,西方极乐。”清·李渔《玉搔头·谬献》:“既到这边,说不得了,将错就错,进去罢!”宋·释悟明《联灯会要·道楷禅师》:“祖师已是错传,山僧已是错说,今日不免将错就错,曲为今时。”

将夺固与

jiāngduógūyǔ

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将欲夺之,必固予之。”元·耶律楚材《谢西方器之赠阮杖》:“将夺固与此理玄,殷勤携赠陈与田。”

将功补过

jiānggōngbǔguò

功劳补偿过错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二十一章:诸君或世受国恩,或为今上所识拔,均应同心戮力,将功补过,以报陛下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元帝纪》:“齐恒先有匡周之功,后有来项之罪,君子计功补过。”

将功赎罪

将功折罪

jiānggōngshúzuì

jiānggōngzhézuì

将:拿;用;折:抵偿。用功劳来抵偿罪过。拿功劳补偿过失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元帝纪》:“齐恒先有匡周之功,后有来项之罪,君子计功补过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一回:今云长虽犯法,不忍违却前盟。望权记过,容将功赎罪。元·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楔子:“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,点起人马,随我追赶去来。”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六:也亏他至蜀中赚你回来,使我母子相会,将功折罪,莫怨他罢。

将护

jiānghù

①调养护理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策传》“至夜卒,时年二十六”裴松之注引晋胡冲吴历:“策既被创,医言可治,当好自将护,百日勿动。”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病人觉愈,弥须将护,若有触犯,必至殞命。”叶圣陶《小病》:“只想她怎样使他欢喜,怎样给他安慰,怎样将护他生命的发荣。”②卫护。《后汉书·王昌传》:“昔遭赵氏之过,因以王莽篡杀,赖知命者将护朕躬,解形河滨,削迹赵魏。”《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》宦人黄皓窃弄机柄,咸共将护,无能匡矫,然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。鲁迅《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》:“崔氏甚惧,而生与蒲将之党有善,得将护之。”

将计就计

jiāngjìjiùjì

表示利用对方所用的计策,反过来对付对方。元·李文蔚《张子房圮桥进履》第三折:“将计就计,不好则说是好!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七回:某已知曹操之意。今可将计就计而行。

将就jiāngjiù

对事物不太满意,勉强适应,凑合。衣服稍微小一点,你将就着穿吧。《西游记第二十回》行者道:“不敢夸言,也将就看得过。”《说岳全传 第五回》周侗道:我儿目下且将就些罢!你兄弟们已都约定明日在校场中会齐。我明日要在你家中吃饭,同你起身。

将率

Jiānglǜ/jiàngshuài

同“将帅”。 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将率不能则兵弱。”杨倞注:“率与帅同。”《汉书·黄霸传》:“如国家不虞,边境有事,左右之臣,皆将率也。”《汉书 王莽传下》将率又不能躬率吏士,战则为贼所破,吏气浸伤,徒费百姓。清·唐甄《潜书·善功》:“此将率之略,士卒之功。”②率领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昔者纣为天子,将率天下甲兵百万。

将命

jiāngmìng

①奉命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将命于朝。” 郑玄注:“将,犹奉也。”《资治通鉴·齐明帝建武元年》:“凡使人以和为贵,勿迭相矜夸,见於辞色,失将命之体也。” 胡三省注:“奉命而行,谓之将命。”①传命。《论语·宪问》:“童子将命。” 朱熹集注:“将命,谓传宾主之言。” 宋 司马光《与王介甫书》:“光居常无事,不敢涉两府之门,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将命者。”

将勤补拙

jiāngqínbǔzhuō

以勤奋弥补笨拙。同“以勤补拙”。唐 白居易《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》:“救烦无若静,补拙莫如勤。”宋·范仲淹《与韩魏公书》:“所谓将勤补拙,更乞斤斧,免贻众诮。”

将然

jiāngrán

①指将要发生的事。《韩非子·八经》:“无副言于上以设将然,今符言於后以知谩诚语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凡人之智,能见已然,不能见将然。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,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”颜师古注:“将然,谓欲有之事。” ②锵然。行貌。宋 苏舜钦《答梅圣俞见赠诗》:“夫子与众殊,琢饰貺佳句,将然纸上动,读毕恐飞去。”

将摄

jiānɡshè

调养;休养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六》金莲川在重山之北,气候殊异,仲夏降霜,一日之间,寒暑交至,与上京、中都不同,非圣躬将摄之所。

将顺其美

jiāngshùnqíměi

顺势相助,成全美事。《孝经·事君》:“将顺其美,匡救其恶,故上下能相亲也。”唐·陆贽《答宰臣请复御膳表》卿等诚在致君,将顺其美,顾惟虚缺,非所宜然。

将息

jiāngxī

养息;休息。珍重;保重。宋 李清照《声声慢词》:“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王九妈新讨了瑶琴,将他浑身衣服,换个新鲜,藏于曲楼深处,终日好茶好饭,去将息他,好言好语,去温暖他。

将心比心

jiāngxīnbǐxīn

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。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三》“俗语所谓将心比心,如此则各得其平矣。”明·汤显祖《紫钗记》第三十八出:太尉不将心比心,小子待将计就计。姜桂华《将心比心》(改):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,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。

将心比,都一理

jiāngxīnbǐdūyīlǐ

遇到事情,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,就容易做到合乎情理。指人能设身处地、椎已及人,就能理解与宽恕别人。王新民《莫把麦客当外人》:“常言道:‘将心比,都一理。’当掌柜的拍着胸口想一想,换上你给别人帮忙割麦,人家对你冷眼刻薄对待。你会咋样?”

将信将疑

jiāngxìnjiāngyí

将:且,又。有点相信,又有点怀疑。唐·李华吊古战场文》:“人或有言,将信将疑。”高阳《清宫外史上册》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,所以这番愤激之言,在将信将疑之间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回:“大家听了,将信将疑,面面相觑。”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一回:刘大侉子将信将疑,恐怕不妥,但是事已至此,只可做到那里,说到那里。

将星

jiāngxīng

古人认为帝王将相与天上星宿相应,将星即象征大将的星宿。《隋书·天文志》:“大将星摇,兵起,大将出。”《三国演义第一○三回》:“吾见将星失位,孔明必然有病,不久便死。”明 夏完淳《即事三首》:“一旅同仇谊,三秋故主怀。将星沉左辅,卿月隐中台。”清 惜秋 旅生《维新梦·讲武》:“纤云四卷诸天浄,剩一点将星耿耿。”

将养jiāngyǎng

①扶养。②养息;调养。《说岳全传 第五十一回》且说岳爷回城,进帅府坐定,吩咐众人各自回去将养,不提。③怂恿。

将欲

jiāngyù

同义复词。“将”和“欲”都是副词“将要”的意思。《勾践灭吴夫差将欲听与之成。李白《赠汪伦》:“李白乘舟将欲行。”

将欲取之

必先予之

jiāngyùqǔzhī

bìxiānyǔzhī

要想夺取些什么,得暂且先给些什么。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,然后找机会夺取。《老子》三十六章:将欲夺之,必固予之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《周书》曰: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。

将御

jiāngyù

统帅。《后汉书 袁绍传》绍遂领冀州牧,承制以(韩)馥为奋威将军,而无所将御。

将欲取之

必固与之

jiāngyùqǔzhī

bìgùyǔzhī

要想得到他的东西,一定暂时先给他。多为军事或外交上欲擒故纵的常用策略。固:通“姑”,姑且。也作“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”、“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”、“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”,简作“将取固予”、“将夺固与”、“将夺固予”。

将种

jiāngzhǒng

谓将门的后代。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臣,将种也,请得以军法行酒。《晋书·后妃传上·胡贵嫔》芳对曰:"北伐公孙,西距诸葛,非将种而何?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三》今指挥一出,使十年之间,清穆敝闲之地,类皆将种,非所以示天下之美观,望收还前诏。清 吴伟业《送杜公弢武归浦口》诗:西州名士重人豪,北地高门推将种。

将作大匠

jiāngzuòdàjiàng

官名。秦始置,称将作少府。西景帝时,改称将作大匠,职掌宫室、宗庙、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。东汉、魏、晋沿置。南朝梁时改称大匠卿,北齐时改称将作寺大匠。自隋至辽,多称将作监大匠。元代设将作院院使,掌金、玉、织造、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作。明初设将作司卿,不久废,其职掌并入工部。《资治通鉴 随纪四》春,正月,辛酉,东京成,(隋炀帝)进将作大匠宇文恺位开府仪同三司。

jiāng

古书上指 一种蝉。

jiāng

鱼,体侧扁,长约三四厘米,头部扁平,腹部突出,口小,银灰色。生活在淡水中,喜食孑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