忌 | jì | ①嫉妒,憎恨:猜忌。忌才。忌能。忌妒。忌贤妒能。《资治通鉴 晋纪二》吴主忌胜已者,侍中、中书令张尚,绂之孙也,为人辩捷,谈论每出其表,吴主积以致恨。唐 李白《行路难 诗之二》:“淮阴市井笑韩信,汉代公卿忌贾生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五》及(岳)飞破杨太,献楼船各一,兵徒战守之械毕备,(韩)世忠始大悦,而(张)俊益忌之。宋 刘克庄《落梅》:“东风谬掌花权柄,却忌孤高不主张。”②害怕,畏惧,忌憚:顾忌。肆无忌惮。宋 苏辙《六国论》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。③禁戒:忌戒。忌食。忌讳。禁忌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:“语忌直,意忌浅。脉忌露,味忌短。”清人施补华也说诗“忌直贵曲”。④毛病,忌讳的事情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人之忌,在好为人师。”⑤父母或祖先死亡的日子,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:忌日。忌辰。生忌(已死父母的生日)。 |
忌辰 | jìchén | 忌日。旧俗这一天忌举行宴会或从事娱乐,所以叫忌辰。唐 白居易《绣阿弥陀佛赞序》:“绣阿弥陀佛一躯,女弟子京兆杜氏奉,为妣范阳县太君卢夫人八月十一日忌辰所造也。”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纪上》:“倐临祥制,俯迫忌辰,音容永远而莫追,号感弥深而难抑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六》凡帝后忌辰,通用僧、道士四十七人作法事。清 李渔《怜香伴·毡集》:“那日是先君的忌辰,忽起终天之恨,往荒陇庐墓。”萧乾《一本褪色的相册·鱼饵·论坛·阵地》:“另外还出过一些纪念外国作家诞辰或忌辰的专刊。” |
忌惮 | jìdàn | 指对某些事或物有所顾忌、顾虑,表现为害怕、顾虑畏惧。惮:怕,畏惧:忌惮。惮服。肆无忌惮。《中庸·第二章》小人之反(有书作“小人之反中庸也”,也有书作“小人之中庸也”)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《东周列国志 第二回》:“(幽王)自姜后去世,益无忌惮,耽于声色,不理朝政。”明 袁宏道《徐文长传》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,信心而行,恣臆谈谑,了无忌惮。碧野《没有花的春天 第二章》:“他最忌惮出嫁后的女人们走近塔基旁边来。” |
忌讳 | jìhuì | 因风俗习惯或畏惧权势而对某些不吉利的语言或举动有所顾忌;力求避免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史》:“若有事,则诏王之忌讳。”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先王死日为忌,名为讳。《老子·第五十七章》:“天下多忌讳,而民弥贫。”《汉书 霍光传》不避忌讳,大将军常仇之。唐·白居易《初授拾遗》诗:“天子方从谏,朝廷无忌讳。”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 卷一》:“绍兴初,招徕直谏,无所忌讳。” |
忌嫉 忌疾 | jìjí | 妒忌,猜忌。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:"其黄门宦者一皆斥遣,天下咸望遂平,而梁冀猜专,每相忌疾。"唐 韩愈《唐故相权公墓碑》:"公由陪属升列,年除岁迁,以至公宰,人皆喜闻,若己与有,无忌嫉者。"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四十四》而道途窃议,以为将帅忘辑睦之义,记纤介之怨,或亭高位而忌嫉轧己,或恃勋劳而排抑新进。 |
忌克 忌剋 忌刻 | jìkè | ①谓心存妒忌而欲驾凌于人。亦泛指为人妒忌刻薄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无好无恶,不忌不克之谓也。今其言多忌克,难哉!”孔颖达疏:“其言多所忌,多欲陵人。”《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》(袁绍)忌克而少威,兵多而分画不明,将骄而政令不一。《晋书·王济传》:“然外虽弘雅,而内多忌刻,好以言伤物,儕类以此少云。”《北史·房彦谦传》:“主上性多忌剋,不纳諫諍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九》若德宗之忌克不乐人言,未尝不鄙之。姚雪垠《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八章》有朝一日打下了天下,只要你张敬轩对百姓行仁义,对老伙伴大度优容,不要心存忌刻,诛戮功臣,我李自成愿意解甲归田,做一个尧舜之民。②犹忌恨。《资治通鉴 梁纪七》(元)徽与中书舍人郑俨等更相阿党,外似柔谨,内实忌克,赏罚任情,魏政由是愈乱。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》:“陈定平时家里饱煖,妻妾享用,乡邻人忌剋他的多,看想他的也不少。”章炳麟《革命道德说》+:“视学术之不若己者与资望之在其下者,如遇僕隶;高己者则生忌克;同己者则相标榜,利害之不相容,则虽同己者而亦嫉之。” |
忌日 | jìrì | ①旧指父母及其他亲属逝世的日子。因禁忌饮酒、作乐等事,故称。郑玄注:"忌日,亲亡之日。"《后汉书·申屠蟠传》:"九岁丧父,哀毁过礼……每忌日,辄三日不食。"②后凡祖先生日、死日及皇帝、皇后死亡之日统称忌日。今亦用于一般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芳传》:"烈祖明皇帝以正月弃背天下,臣子永惟忌日之哀。"③迷信称不吉利的日子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"冠以戊子为元日,昏以戊寅之旬为忌日。"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谷》:"凡九谷有忌日,种之不避其忌,则多伤败。" |
跽 | jì | 长跪,挺直上身两膝着地。跽献。长跽而请。《资治通鉴 周纪五》王微闻其言,乃屏左右,跽而请曰:“先生何以幸教寡人?”《史记 鸿门宴》、《资治通鉴 汉纪一》项羽按剑而跽曰:“客何为者?”张良曰:“沛公之参乘樊哙也。”《资治通鉴 晋纪十五》有司发王敦瘗,出尸,焚其衣冠,跽而斩之,与沈充首同悬于南桁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八》(金主嫡母)图克坦太后方与坐客语,(金主母)大氏跽者久之,金主(完颜亮)怒而出。《聊斋志异 青凤》(耿)生长跽而致词曰:“小生不避险恶,实以卿故。幸无他人,得一握手为笑,死不憾耳。” 参见“擎跽曲拳 qíngjìqǔquán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