浑 | hún | ①水不清,污浊:浑水摸鱼。浑浊。②骂人糊涂,不明事理:浑人。浑话。浑蛋。浑浑噩噩。③全,满:浑身。浑然。宋 刘过《唐多令词》:“黄鹤断矶头,故人今在否?旧江山浑是新愁。欲买桂花同载酒,终不似,少年游。”宋 卢祖皋《江城子》:“载酒买花年少事,浑不似,旧心情。”宋 吴潜《满江红 送李御带珙》:”世事悠悠浑未了,年光冉冉今如许。”宋 王清惠《满江红 题南京夷山驿》:“太液芙蓉,浑不似、旧时颜色。曾记得、春风雨露,玉楼金阙。”明·于谦《石灰吟》: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明 夏完淳《即事三首》:“落月翻旗影,清霜冷剑花。六军浑散尽,半夜起悲笳。”④天然的,淳朴的;使动词,使浑朴:浑古。浑朴。浑厚。《老子·第四十九章》圣人在天下,歙歙焉,為天下浑其心,百姓皆注其耳目,圣人皆孩之。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老去诗篇浑漫兴,春来花鸟莫深愁。”⑤古义“简直”。唐 杜甫《春望》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⑥姓。 |
浑淳 | húnchún | 天性淳朴老实。比喻为人忠厚诚实,天性淳朴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一》宜俾各遵体格,以返浑淳。 |
浑沌 | hùndùn | 同混沌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儵与忽时相与遇于 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参见“混沌”。 |
浑涵 | húnhán | ①博大深沉。《新唐书·文艺传上·杜审言杜甫传赞》:“至甫,浑涵汪茫,千汇万状,兼古今而有之。”明 高攀龙《讲义·仁者人也》:“夫子语意浑涵,原无所不该。”清 陈梦雷《送官子之盖州序》:“海之为德坎而能下,窈乎深以有容,其源远流长,浑涵洋溢而无溪涧湍激漂瀑之态。”②包含;包藏。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其体浑涵光芒,雄视百代,有文章以来,盖亦鲜矣。”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·科第·鼎甲》:“子文元气浑涵,如玉在璞中,其光必发。”③含蓄;含混。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卷十三》:“孟浩然诗云:‘江清月近人’,杜陵云:‘江月去人只数尺’…… 浩然 之句浑涵,子美之句精工。”明 袁宗道《答汪提学静峰》:“今復得手教,名言满纸,益修密行,不被人覷破,尤是妙语,正与弟前答书相合;但只説得浑涵,而弟发洩太尽。”清 林则徐《会谕广州府转饬吐那查复买受空趸并遵式具结》:“查本年收缴烟土之后,各国货船本皆飭照新例,具结写明‘如有夹带鸦片,人即正法,船货没官’字样,旋因花旗货船於五月初一日首先进口,彼时新例条款尚未颁到,结内字样,稍近浑涵,续到各船,遂尔相沿未改。” |
浑浑 | húnhún | 广大貌。韩愈《进学解》“上规姚姒,浑浑无涯。” |
浑浑沌沌 | húnhúndùndùn | 混杂、不分明的样子,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,形容迷糊,不清醒。先秦 孙武《孙子 势》:“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可乱也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可败也。”田汉《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》在湖南念书的时候,我还是浑浑沌沌的,不太晓得事情。 |
浑浑噩噩 | húnhún’èè | 浑浑:深厚的样子;噩噩:严肃的样子。原意是浑厚而严正。现形容某些人活的糊里糊涂,人生朴素平淡,且愚昧无知。亦“噩噩浑浑”。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虞夏之书浑浑尔,《商书》灏灏尔,《周书》噩噩尔。”明·胡应麟《诗薮·内编第三卷》两京歌谣,便自浑浑噩噩,无迹可寻。近义词:糊里糊涂、混混沌沌、昏头昏脑 、醉生梦死。 |
浑家 | húnjiā | ①全家:元 无名氏 《飞刀对箭》第二折:“我浑家大小七八十口人,打着千斤,望下坠,也不曾坠的这弓开一些儿。”②妻子:《水浒传》却才灶边妇人,便是小人的浑家。明·冯梦龙 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蒋兴哥人才本自齐整,又娶得这房美色的浑家,分明是一对玉人,良工琢就,男欢女爱,比别个夫妻更胜十分。” |
浑金璞玉 | húnjīnpúyù | 比喻天然美质,未加修饰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。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清·黄遵宪《别赖云芝同年诗》灵芝继起殊寻常,浑金璞玉其器良。魏晋时期,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山涛担任晋朝吏部尚书,嵇康为此与他绝交。山涛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。为了抵制小人陆亮为官,他自己辞官回乡。“竹林七贤”的王戎称赞山涛像浑金璞玉一样高贵。参见“璞玉浑金”。 |
浑穆 | húnmù | 质朴淳和。雍容浑穆的大家风度。清 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二·骆文忠公遗爱》:“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,其接人神气浑穆,人视之,固粥粥无能,而所至功成,所居民爱,在楚在蜀,自有诸贤拥护而效其长,岂其大智若愚耶?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蜕龛印存 序》(代):“尝闻艺术由来,在於致用,草昧之世,大朴不雕,以给事为足;已而渐见藻饰,然犹神情浑穆,函无尽之意。” |
浑然天成 | húnrántiānchéng | 自然形成的整体,无斧凿的痕迹。宋 张耒《明道杂志》:“老杜语韵,浑然天成,无牵强之迹。”金 王若虚《滹南诗话卷中》:“山谷之诗:有奇而无妙,有斩絶而无横放,舖张学问以为富,点化陈腐以为新;而浑然天成,如肺肝中流出者,不足也。”明 郎瑛《七修类稿·奇谑一·佛足生蕈》:“其(蕈)端如掌大,色间黄白,发生之巧,浑然天成。”亦作“浑然自成”。茅盾《大题小解》:“美丽的形象,应有适当的字汇来构成,这原是不错的;但二者实应同时产生,浑然自成。” |
浑然一体 | húnrányītǐ | 形成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。发展为和谐的关系,混成一体。家具布置和建筑艺术浑然一体。 |
浑然无知 | húnránwúzhī | 形容糊里糊涂,什么都不知道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九十九回:“那贼浑然不知,不言不语。” |
浑如 | húnrú | 浑似。《水浒传第八一回》但见(李师师)容貌似海棠滋晓露,腰肢如杨柳袅东风,浑如阆苑琼姬,绝胜桂宫仙姊。 |
浑身解数 | húnshēnxièshù | 全身本领。解,武术用语,犹套。冰心《关于女人·我的学生》:“以后的三年里,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,无一时不活动,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。”顾笑言《你在想什么十一》:“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大夫们,施展出浑身解数,奋力抢救。” |
浑身是胆 | húnshēnshìdǎn | 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云别传》:“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,视昨战处,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。’”宋·陈著《宝鼎现·寿京尹曾留远侍郎渊子》词:“最是满腹精神;担负处;浑身是胆。” 《明史·赵璧传》:“宪宗即位,召璧问曰:‘天下如何而治。’对曰:‘请先诛近侍之尤不善者。’宪宗不悦。璧退,世祖曰:‘秀才,汝浑身是胆耶。’” |
浑水摸鱼 | húnshuǐmōyú | 原意指先将池子里的水搅浑,使鱼儿在浑浊的水里被呛晕,然后乘机将鱼儿抓起,而不用费很大力气;在现代汉语中指先在敌人或者对手内部制造混乱,然后乘其混乱之际,获取利益。《三十六计》第二十计:“乘其阴乱,利其弱而无主。随以向晦入宴息。”现代·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其余那些人,有的是浑水摸鱼,乘机会弄个资格。” |
浑似 | húnsì | 完全像。宋 孙光宪《更漏子词之六》:“求君心、风韵别。浑似一团烟月。”宋 范成大《泊湘江鱼口滩诗》:“瀟湘浑似日南落,岳麓已从天外看。”《水浒传第十六回》嵯峨浑似老龙形,险峻但闻风雨响。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·题画》:“应有娇羞人面,映着他桃树红妍;重来浑似阮刘仙,借东风引入洞中天。 |
浑俗和光 | húnsúhéguāng | 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,真一味风清月朗。” |
浑天仪 | húntiānyí | ①浑仪。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琁机之正,作浑天仪,著《灵宪》、《算罔论》,言甚详明。②浑象。 |
浑脱 | húntuō | ①原指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整张剥下的动物的皮制成的革囊或皮袋。可用作渡河的浮囊,亦可作为盛放水浆饮料的容器。宋 苏辙《请户部复三司诸案札子》:“访闻河北道顷岁为羊浑脱,动以千计。浑脱之用,必军行乏水,过渡无船,然后须之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神宗元丰四年》:“其济渡之备,军中自有过索、浑脱之类。” ②指制法和形状类似这种皮囊的东西,如“人浑脱”等。元 刘祁《归潜志卷十一》:“北兵攻城益急,砲飞如雨,用‘人浑脱’,或半磨,或半碓,莫能当。”③指用小动物的整张皮革制成的囊形帽子,或形状类似的仿制品。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卷一》:“赵公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,天下慕之,其帽为‘赵公浑脱’。”④戴浑脱帽的人所表演的一种舞蹈或其组成的舞队。唐代流行的一种健舞。唐 杜甫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》:“观公孙氏舞‘剑器’、‘浑脱’,瀏灕顿挫,独出冠时。”《旧唐书·郭山恽传》:“将作大匠宗晋卿舞‘浑脱’。”⑤谓浑然天成,无人工痕迹。宋 叶适《答刘子至书》:“若由此进而不已,浑脱圆成,继两大家,真为盛矣。”清 阮元《小沧浪笔谈·论诗绝句》:“咏官柳云:‘轻尘繫马处,落月有鸟啼。’可谓自然浑脱者矣。”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·古今诗互有优劣》:“且诗虽刻划,终觉粘皮带骨,无浑脱之致。” |
浑殽 | húnyáo | 同“浑淆”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今贤不肖浑殽,白黑不分,邪正杂糅,忠谗并进。” 宋 司马光《乞分十二等以进退群臣上殿札子》:“今官爵浑殽,品秩紊乱,名实不副,员数滥溢。” |
浑一 | húnyī | 亦作“浑壹”。统一;同一。史岑出师颂:“素旄一麾,浑一区宇。”《晋书·庾敳传》:“至理归于浑一兮,荣辱固亦同贯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海西公太和三年》:“传檄三辅,示以祸福,明立购赏,彼必望风响应,浑壹之期,于此乎在矣!” 闻一多谨防奸合法化:“而目前的敌伪,早已在所谓‘共荣圈’中,变成了一个浑一的共同体。” |
珲 | hún I. | ①珲春:a.地名,在中国吉林省;b.水名,在中国吉林省。②美玉。II.参见hu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