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ūn

①天刚黑的时候:黄晓(朝夕。亦指明暗)。定晨省(xǐng)(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,晚上服侍就寝,早上省视问安)。元 马致远《天净沙 曲》: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。”②暗而无光:暗。黑。唐 宋之问《题大庾岭北驿》“江静潮初落,林昏瘴不开。”③惑乱:愦。庸。④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:发厥(亦称“晕厥”)。乱。⑤古同“婚”,婚姻。因为古代婚礼是在傍晚举行,故引申为婚礼。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宴尔新昏。《资治通鉴 汉纪六十》(孙)权尝为其子求昏于(关)羽,羽骂其使,不许昏。《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三》殷仲堪恐桓玄跋扈,乃与杨期结昏为援。《资治通鉴 晋纪三十八》十一月,魏主(拓跋)嗣遣使请昏于秦,秦王(姚)兴行之。《聊斋志异 云萝公主》母有藏镪,因欲亲迎,故治昏室耳。⑥世道混乱、黑暗。《诗·大雅·召》昏椓靡共。《老子·第五十七章》民多利器,国家滋昏;人多伎巧,奇物滋起。参见“惛”。

昏暴

hūnbào

①昏乱暴虐。亦指昏乱暴虐之君。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殖有礼,覆昏暴。”孔传:“有礼者,封殖之;昏暴者,覆亡之。”南朝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谐隐》:“并譎辞饰説,抑止昏暴。”《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》虽为猖獗,不专云昏暴。《资治通鉴·宋武帝永初元年》:“彼若昏暴,民将归汝;若其休明,汝将事之;岂得轻为举动,侥冀非望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》:“胡亥厉行督责,昏暴无比,是完全的独夫。”②愚昧凶恶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珊瑚》:“媪詰得故,极道妹子昏暴,即欲送之还。珊瑚力言其不可。”

昏钞

hūnchāo

破旧的纸币。因用久钞面字迹模糊,故称。《元典章·户部六·昏钞》其倒下昏钞必须烧毁者,盖为昏钞不堪行使,故使讫退印,每季入炉烧毁。元 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 套曲》昏钞早先除了四两。”《明史·食货志五》以钞用久昏烂,立倒钞法,令所在置行用库,许军民商贾以昏钞纳库易新钞。

昏旦hūndàn

①黄昏和清晨。②从黄昏到天明的时光。亦泛指时光。 曾朴《孽海花第二十回》偶然兴到,随地谈宴,一觞一咏,恒亘昏旦③晨昏短促。形容时间短暂。④混蛋。詈词。不明事理的人。

昏德

hūndé

不德,恶徳,昏乱而无仁德。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孔传:夏桀昏乱,不恤下民。民之危险若陷泥坠火,无救之者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三年》:及其乱也,君子称其功以加小人,小人伐其技以冯君子。是以上下无礼,乱虐并生,由争善也,谓之昏德。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聂政》:怀庆潞王,有昏德。时行民间,窥有好女子,辄夺之。

昏垫

hūndiàn

陷溺。指困于水灾。亦指水患,灾害。孔颖达疏:“言天下之人,遭此大水,精神昏瞀迷惑,无有所知,又若沉溺,皆困此水灾也。郑云:‘昏,没也;垫,陷也。 禹言洪水之时,人有没陷之害。’”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六》黄河又北决金堤,曹、濮、济、兖皆被灾,民老弱昏垫,壮者流离四方。《清史稿卷七 圣祖本纪二》海口沙淤年久,遂至壅塞。必将水道疏通,始免昏垫。

昏定晨省

hūndìngchénxǐng

昏:天刚黑;省:探望、问候。晚间服侍就寝,早上省视问安。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。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为人子之礼,冬温而夏凊,昏定而晨省。(刘)继恩(刘承钧养子)事主尽恭,昏定晨省,礼无违者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六十一》陛下(宋英宗)龆龀为太后所鞠育,况今日为仁宗皇帝之嗣,承海内之大业,谓宜昏定晨省,亲奉甘旨,无异于事濮王与夫人之时也。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 第三十六回》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,而且连家庭中昏定晨省,一发都随他的便了。

昏媾

hūn’gòu

姻亲;通婚关系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唯我郑国之有请謁焉,如旧昏媾。”杨伯峻注:“谓相亲若旧通婚之国。”《北史·隋越王侗传》:“至如宇文化及,世传庸品。其父述,往属时来,早沾厚遇,赐以昏媾,置之公辅。”

昏官

hūn’guān

昏庸的官吏。清 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:“我关帝前周将军,昏官若动,即便诛却!”《聊斋志异 席方平》助酷虐于昏官,共以屠伯是惧。

昏黑

hūnhēi

①天色黑暗。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”②比喻社会政治黑暗腐败。

昏晦hūnhuì

①指光线昏暗。应劭《风俗通·穷通序》:“易称‘悬象著明,莫大乎於日月’,然时有昏晦;诗美‘滔滔 江 ,南北之纪’,然时有壅滞。”唐 薛用弱《集异记·韦宥》:“纔及中流,风浪皆皆,蒸云走雷,咫尺昏晦。”《水浒传第十一回》冬深正清冷,昏晦路行难。元 马臻《德清夜泊诗》:“远色变昏晦,卸帆依浅沙。”清 郑还古《苏四郎传》:“风雨骤来,遵言与僕等隐大树下,於时昏晦,默亡所覩。”②指行文混乱而晦涩。金 王若虚《史记 辨惑十一》:“语意重迭昏晦甚矣。”明 归有光《与吴三泉书之八》:“病中遣辞昏晦,终不足以尽意,乞亮之。”

昏昏

hūnhūn

①昏暗貌;阴暗貌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·前下》:“乐浪之东,有背明之国……在扶桑之东,见日出于西方,其国昏昏常暗,宜种百穀。” 南朝陈 阴铿《行经古墓诗》:“霏霏野雾合,昏昏陇日沉。” 宋 洪迈《夷坚乙志·云溪王氏妇》:“步於沙莽中,天气昏昏,不能辨早暮。”明 贝琼《殳山隐居夏日诗》:“病客从教懒出村,两山一月雨昏昏。”②糊涂;愚昧。《老子·第二十章》:“众人昭昭,我独昏昏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,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。” 清 萧山庸闲叟《秋女士赞》:“昏昏大吏,忽搆兵戎。” 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危言为人所不乐闻,大抵愿昏昏以死。”③神志昏沉;昏迷。 唐 温庭筠《春江花月夜词》:“蛮弦代写曲如语,一醉昏昏天下迷。”《儒林外史第五一回》:“早上开船,这客人情思还昏昏的,到了此刻,看见被囊开了,才晓得被人偷了去。” 叶圣陶《城中·微波》:“他脑际有点昏昏,口里非常渴燥。”④视力昏花模糊。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吾郡中亦有一人……两目昏昏然,不甚见物。”参见“昭昭”。

昏昏沉沉

hūnhūnchénchén

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。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准备着被儿枕儿,则索昏昏沉沉的睡。”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我这半日,昏昏沉沉,如在梦里一般。清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四回:宝玉只喝了两口汤,便昏昏沉沉的睡去。

昏昏噩噩

hūnhūnèè

形容糊涂、无知的样子。封建统治阶级大多数都是文恬武嬉,昏昏噩噩。叶君健《曙光》:“这两句话像两根铁扫把,把他的脑子搅得昏昏噩噩,好大一阵子不能进行思维活动。”

昏昏浩浩

hūnhūnhàohào

苍茫浩渺。唐·罗隐《谗书·槎客喻》:“彼河之流,彼天之高,宛宛转转,昏昏浩浩,有怪有灵,时颠时倒,而子浮浮其间。”

昏昏默默

hūnhūnmòmò

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。谓至道难见莫测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”②迷糊,不知所以。《红楼梦 第六六回》:“眼看着入殮,又抚棺大哭一场,方告辞而去。出门正无所之,昏昏默默,自想方才之事……也不自知了。”

昏昏欲睡

hūnhūnyùshuì

昏昏沉沉,没有精神,很想睡觉。形容极其疲劳和精神不振的样子。清 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贾奉雉》:是秋入闱复落,邑邑不得志,颇思郎言,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,未至终篇,昏昏欲睡,心惶惑无以自主。秦牧《语林采英·妙语如珠》:“令人振奋的音乐,总是有它的昂扬的地方的;平平板板的音乐,只能够是催眠曲,令人昏昏欲睡罢了。”

昏惑

hūnhuò

昏聩困惑。心智昏惑。汉 扬雄《逐贫赋》爰及季世,纵其昏惑。宋 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有志与力,而又不随以怠,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,亦不能至也。

昏镜重明

昏镜重磨

hūnjìngchóngmíng

hūnjìngchóngmó

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。比喻重见光明。元 无名氏《神奴儿》第四折:“今日投至见大人,似那拨云见日,昏镜重明。”元·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三折:“投至今日,得见孔目哥哥呵!似那拨云见日,昏镜重磨。”

昏酒

hūnjiǔ

被酒所昏。意思是醉酒了。《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》其特进强德,(苻)健妻之弟也,昏酒豪横,为百姓之患。

昏愦

hūnkuì

头脑昏乱;神志不清。愚昧;糊涂。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荆公眼中垂泪道:‘适才昏愦之时,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,如大官府之状。’”清 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长亭》:“方昏愦间,忽闻妇人哭入。视之,则縗絰者长亭也。”清 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老妇昏愦,一时见利取此钱。”聂绀弩《论万里长城》:“他就是那时候的,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,昏愦腐朽,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。”《聊斋志异 鬼作筵》冠服欲出,忽见妻昏愦,絮絮若与人言。

昏聩胡涂

hūnkuìhútú

昏:眼花;聩:耳聋。形容头脑糊涂,不分是非。鲁迅《拟豫言》:“被批评家们痛驳,谓‘久已如此,而还要多说,实属不明大势,昏聩胡涂。’”

昏聩无能

hūnkuìwúnéng

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我们不能提拔那些昏聩无能的人当干部。

昏乱

惛乱

hūnluàn

昏庸无道,糊涂妄为。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今皇帝病久不已,迺失惑惛乱,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,不可属天下,其代之。”《隋书 帝纪卷一高祖杨坚下》自古昏乱,罕或能比。

昏耄

昏眊

hūnmào

亦作“昏髦”,“惛髦“。①衰老;老迈。赵晔《吴越春秋·夫差传》:“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,斯亦大夫之力。今大夫昏耄而不自安,生变起诈,怨恶而出。”唐 韩愈《顺宗实录四》:“杜亚言卿昏耄,卿乃如是健耶!”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长亭》:“我家老子昏髦,倘有不悉,郎肯为长亭一念老身,为幸多矣。”②昏愦;糊涂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甘宁传》:“祖今年老昏耄已甚,财谷并乏,左右欺弄,务于货利,侵求吏士。”宋 欧阳修《问进士策之一》:“自秦之焚书,‘六经’尽矣。至而出者,皆其残脱颠倒,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说,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,是以学者不明,异说纷起。”清 唐甄《潜书·善游》:“夫二君荒淫昏髦,先自败德矣。”眼睛昏花。同“昏耄”。老迈。昏聩;糊涂。《红楼梦第五九回》那婆子本是愚夯之人,兼之年迈昏眊,惟利是命,一概情面不管。

昏瞀


hūnmào

愚昧无知、昏沉、神志昏乱、视觉昏花、模糊等含义,也指愚昧无知的人。孔颖达疏:“瞀者眩惑之意,故言昏瞀。”三国魏曹植《九愁赋》:“竞昏瞀以营私,害予身之奉公。”《资治通鉴 后梁纪五》蜀主(王建)自永平末得疾,昏瞀,至是增剧。《聊斋志异 花姑子》失望而归,并忘食寝。由此得昏瞀之疾。鲁迅华盖集·“公理”的把戏》:“《顺天时报》的记者倘竟不知,可谓昏瞀,倘使知道而故意淆乱黑白,那就有挑拨……之嫌,居心可谓卑劣。”苏曼殊遯迹记》:“深悔当日老眼昏瞀,亲此大盗。”

昏眊


hūnmào

眼睛昏花。同“昏耄”。老迈。昏聩;糊涂。宋 欧阳修《谢赐表》:“臣两目昏眊,虽嗟执卷之已艰,十袭珍藏,但誓传家而永宝。”清 沉初《西清笔记·纪文献》:“文恪于暮年眼昏眊,不能作。” 元 白朴《梧桐雨 第二折》:“如今明皇年已昏眊,杨国忠、李林甫播弄朝政。” 《聊斋志异 飞龙相公》醉后昏眊,亦忘其死,问:“向在何所?”季曰:“仆已异物,君忘之耶?”《聊斋志异 三朝元老》洪久厌文事,辞以昏眊。《红楼梦 第五九回》:“那婆子本是愚夯之人,兼之年迈昏眊,惟利是命,一概情面不管。”

昏朦hūnméng昏蒙,昏暗。郭沫若《卷耳集·邶风静女》:“天色已经昏朦了,她还没有来。”王西彦《古屋第五部五》:“三三两两的白色制服,点缀着昏朦迷离的原野。”形容神志恍惚的样子。《西游记第七十八回》长老将文牒献上,那国王眼目昏朦,看了又看,方才取宝印用了花押,递与长老,长老收讫。柔石《为奴隶的母亲》:“初夏的阳光,异常地能令人昏朦地起幻想。”

昏迷不醒

hūnmíbùxǐng

神志昏沉,不省人事。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》:“次日昏迷不醒,叫唤也不答应,正不知甚么病症。”袁静《伏虎记》第20回:“郭根全走了进来,仔细地看了看那位昏迷不醒的姑娘。”

昏明

hūnmíng

①昏暗和明亮;黑夜和白昼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昏明之分察,故一昼一夜。晋·郭璞《山海经图赞·烛龙》:天缺西北,龙衔火精。气为寒暑,眼作昏明。身长千里,可谓至灵。《文选·刘琨》:昏明迭用,否泰相济。李善注:昏明谓昼夜也。②愚昧和明智。

昏冥

hūnmíng

昏暗、昏黑或指黑暗的地方或昏然无知、沉醉。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阿纤》:(媪)遂入林去,移时始来。途已昏冥,遂与偕行。明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一》:南复辟一洞,甚宏,有门有奥。奥西上则深入昏冥。

昏缪

昏谬


hūnmóu

hūnmiù


糊涂乖谬;荒谬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五》近民之官,莫如县令,日来间有贪虐昏缪,不能任事之人,重为民害。②指荒谬之事。


昏暮

hūnmù

黄昏;傍晚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民非水火不生活,昏暮叩人之门户,求水火,无弗与者,至足矣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尸变》:“一日昏暮,四人偕来,望门投止。”梁启超《新民说 第八节》:“其能现奴颜婢膝,昏暮乞怜于权贵之门者,必其能悬顺民之旗,箪食壶浆以迎他族之师者也。”


昏虐

hūnnüè


昏昧暴虐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序》:“时幽王昏虐,四夷交侵,遂废申后而立褒姒。”文选·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在齐之季,昏虐君临。”吕向注:“昏闇暴虐也。”《晋书 载记第十三章符坚传》今主上昏虐,天下离心。有德者昌,无德受殃,天之道也。《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而伪主昏虐,恣行无道,伐暴除乱,斯实其时。唐 张良璞《览史诗》:“昏虐不务德,百代无芳声。”梁启超《新史学·论纪年》:“然纪元既不以帝号,则史家之争正统者,其更无说以自文矣。不然,以新莽之昏虐,武后之淫暴,而作史者势不能不以其始建国。”



昏盆打酱


hūnpéndǎjiàng


形容吵闹打斗,嘈杂混乱。《醒世姻缘传.第九一回》:无明无夜,昏盆打酱,打骂不休。


昏仆

hūn

昏倒。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九》桑节犹坚坐不动,贼发矢射桑节,乃昏仆。贼素闻桑节名,不忍害,舁置密室中,至旦乃苏。

昏扰

hūnrǎo

昏乱,心神不安。《北齐书·废帝纪》:“文宣怒,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,由是气悸语吃,精神时復昏扰。”明 李贽《解经文》:“世间有一种不明自己心地者,以为吾之真心如太虚空,无相可得,祗缘色想交杂,昏扰不寧,是以不空耳。”

昏丧

hūnsàng

乱而丧生。三国魏 嵇康《宅无吉凶摄生论》好内不怠,则昏丧女疾。戴明扬注:谓以女疾而昏惑丧亡也。《续资治通鉴 宋纪一百五十二》今风俗侈靡,宜使服用、居室各有差等,抑昏丧过度之礼,禁追逐无名之费。

昏上

hūnshàng

指昏君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今处昏上乱相之间,而欲无惫,奚可得邪?”宋 陈善《扪虱新话·伊周处人臣之变》:“夫伊尹之於太甲,周公之於成王,非昏上幼主不为是也。”

昏天黑地

hūntiānhēidì

形容天色昏暗;也比喻社会黑暗混乱。腐败的官吏把社会搞得昏天黑地。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五:“郑蕊珠昏天黑地,不认得这条路是那里,离家是近是远。”《歧路灯》第一○○回:亲戚除了你家,别哩俱是昏天黑地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十五回:“他倘是有点出息的,就应该出来张罗打点了;他却还是昏天黑地的,一天到晚,躲在赌场妓馆里胡闹。”

昏头昏脑

hūntóuhūnnǎo

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二回:“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,猛抬头,见丝篷丝索俱无,他才一步一探,爬将起来,忍着疼,找回原路。”清·禇人获《隋唐演义第十一回》一个新年里,弄得昏头昏脑,没些清楚。

昏罔

hūnwǎng

犹愚昧,糊涂。明 王廷相《慎言·五行》以道能生气者,虚实颠越,老庄之谬谈也。儒者袭其故智而不察,非昏罔则固蔽,乌足以识道!《清史稿卷二 太宗本纪一》辽东守臣贪黩昏罔,劝叶赫陵我,遂婴七恨。

昏邪

hūnxié

昏庸邪恶。《北史 本纪卷七北齐文帝高洋》其后纵酒肆欲,事极猖狂,昏邪残暴,近代未有。唐 柳宗元《非 国语 上·卜》:“尔后之昏邪者神之,恒用而徵信焉,反以阻大事。”唐 柳宗元《酬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诗》:“涤虑发真照,还源荡昏邪。”

昏晓

hūnxiǎo

晨昏,早晚。宋 宋敏求《春明退朝录 卷上》:“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,以警昏晓。”《聊斋志异 宦娘》自别离,只在奈何天里,度将昏晓。 ②明和暗。指昼和夜。唐 杜甫《望岳》诗: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”仇兆鳌注引徐增曰:“山后为阴,日光不到故易昏;山前为阳,日光先临故易晓。” ③旦夕间,很短的时间。宋 苏轼《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》诗:“作诗记馀欢,万古一昏晓。”

昏姻

hūnyīn

亦作“昏因”。亦作“昏婣”。①嫁娶;结婚之事。《诗·鄘风·蝃蝀》:“乃如之人也,怀昏姻也。”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昏姻之礼,所以明男女之别也。”郑玄注:“昏姻,谓嫁取也。”晋 潘岳《怀旧赋序》:“余十二,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,始见知名,遂申之以昏姻。”一本作“婚姻”。②亲家;夫妻关系,姻亲关系。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:“兄弟昏姻,无胥远矣。”高亨注:“昏姻,指姻戚。” 唐 韩愈《祭故陕府李司马文》:“愈以守官,不获弔送。昏姻之好,以哀以悲。敬致微礼,公其歆之。”《金史·世戚传序》:“然则四十七部之中亦有不通昏因者矣,其故则莫能詰也。” 梁启超《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》:“故特创此会,使会中同志,可以互通昏婣。” 

昏庸

hūnyōng

指昏头昏脑,毫无才干。昏庸老朽。也指指社会政治黑暗无道。茅盾《昙》五:“我也不是老朽昏庸的顽固派,只听了媒人的话就说行;我让你自己也去看看人品,还不好么?”宋 王明清《玉照新志》卷一:“明清每阅唐史甘露事,未尝不流涕也。嗟夫!士大夫处昏庸之世,不幸罹此,后来无别白,可恨!”

昏作

hūnzuò

勤勉劳作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君劝分务本,穡人昏作,粟帛滞积,大业惟兴。”晋 潘岳《藉田赋》:“情欣乐於昏作兮,虑尽力乎树蓺。”

hūn

古同“昏”,其义与“婚”同。《正字通》同昏。《庄子·外物》心若县于天地之间,慰昬沈屯,利害相摩,生火甚多。唐本《说文》从民省,徐本从氐省。晁补之云:因唐讳民,改从氏,则昬非俗字明矣。《精薀》以昬为昬旦之昬,以昏为昏姻之昏,盖不考唐讳昬改从氏,遂分为二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