毁 | huǐ | ①破坏损害:毁灭。毁害。毁弃。销毁。②烧掉:烧毁。焚毁。③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:一张旧桌子毁成两个小凳子。④诽谤,说别人的坏话:毁谤。毁誉。诋毁。 |
毁败 | huǐbài | ①毁坏。毁谤,战败。《汉书·鲍宣传》:“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,何况於日亏乎!”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子曰: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。王充《论衡·感虚》:“天何不令夏臺羑里关钥毁败,汤文涉出;雨粟陈蔡,孔子食饱乎?”三国蜀 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然后吴更违盟,关羽毁败,秭归蹉跌,曹丕称帝。宋 曾巩《救灾议》:“今河北地震水灾,所毁败者甚众,可谓非常之变也。”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第一折》:“他、他、他,把金钉朱户生扭开,虬鏤亮槅尽毁败。” ②颓败。宋 叶适《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》:“庙学士馆、城池垒壁,素毁败者,加葺饰丽好。” 郭沫若《棠棣之花第一幕》:“(酒家母)系一通常妇女,生活虽毁败而不糜烂,富于同情心,勤敏。” ③诋毁失败者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欲正著论维曰:‘……凡人之谈,常誉成毁败,扶高抑下。’” ④因遭诬谤而身败。晋 袁宏《后纪·光武帝纪八》:“推斯以往,焉有毁败之祸哉!”清 恽敬《答赵青州书》:“敬尝观之古人,其畜道德、能文章者,饥寒之外,復多变故。或家室违异,或朝廷岐阻,或毁败於谗讥,或展转於疾病。”⑤为了表示对父母(“亲”是指父母)死去的哀伤而不惜长期过苦日子以致毁损了身体和容貌。《庄子·外物》演门有亲死者,以善毁爵为官师,其党人毁而死者半。 |
毁不灭性 | huǐbùmièxìng | 儒家丧制。谓居丧哀毁,但不应因此丧生。《孝经·丧亲》:“毁不灭性,此圣人之政也。”《梁书·昭明太子传》:“毁不灭性,圣人之制。” |
毁车杀马 | huǐchēshāmǎ | 废弃车马。喻归隐意志坚决。宋·陆游《谢曾侍郎启》:“毁车杀马,逝从此以径归;卖剑买牛,分余生之永已。”宋·陆九渊《与陈倅书》:“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,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。”宋·陆游《谢曾侍郎启》:“毁车杀马,逝从此以经归;卖剑买牛,分余生之永己。” |
毁撤 | huǐchè | 撤除,毁掉。晋 潘岳《悼亡诗》:“衾裳一毁撤,千载不復引。”《北史 本纪卷十北周武帝宇文邕》(建德六年正月)辛丑,诏伪齐东山、南园及三台,并毁撤。宋 叶适《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》:“时禁私菴寮,有壮屋号弥陀菴,主僧倚郡将请嘱为姦利,公捕,立毁撤。” |
毁瘁 | huǐcuì | ①谓直谏君主之过。《慎子·知忠》:“比干、子胥之忠,而毁瘁主君于闇墨之中,遂染溺灭名而死。”②指居丧过哀而憔悴。蔡邕陈太丘碑:“元方在丧毁瘁,消形呕血。”《资治通鉴·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》:“(王)祥隐居三十余年,不应州郡之命。母终,毁瘁,杖而后起。”③泛指因劳苦而憔悴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夏馥》:“(夏馥)隐匿姓名,为冶家佣。亲突烟炭,形貌毁瘁,积二三年,人无知者。” |
毁短 | huǐduǎn | 诋毁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顾雍传》:“毁短大臣,排陷无辜。”《新唐书·杨收传》:“收不能从,玄价以负己,大恚,阴加毁短。”《资治通鉴·周赧王四年》:“武王自为太子时,不说张仪,及即位,羣臣多毁短之。” 胡三省注:“毁短,訾毁而数其短也。”《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六》朱博与孔乡侯傅晏连结,共谋成尊号事,数燕见,奏封事,毁短喜及孔光。 |
毁恶 | huǐ’è | 诋毁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(赵高)日夜毁恶蒙氏,求其罪过。”《北史·崔光传》:“ 光少有大度,喜怒不见于色,有毁恶之者,必善言以报,虽见诬谤,终不自申曲直。”《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》根由是害禹宠,数毁恶之。 |
毁方 | huǐfāng | ①古代数学中求圆于方之法。《周髀算经》卷上:“万物周事而圆方用焉,大匠造制而规矩设焉,或毁方而为圆,或破圆而为方。”②谓毁弃立身行事的准则。 明 文征明 《周康僖公传》:“事有义命,毁方以求济,如义何?”参见“毁方瓦合 ”。 |
毁方瓦合 | huǐfāngwǎhé | 毁去棱角,与瓦砾相合。喻屈己从众,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慕贤而容众,毁方而瓦合,其宽裕有如此者。”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,迎合世俗。章炳麟《革命道德说》:“往者士人多以借权为良策,吾尝斥之,以为执守未坚,而沦没于富贵之中,则鲜不毁方瓦合矣。”《夜谭随录》崔秀才:除毁方瓦合一道,诚无良法矣。 |
毁瘠 | huǐjí | 亦作“毁眦”。亦作“毁胔”。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。居丧毁瘠。《后汉书·东海恭王强传》:“(孝王臻)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,母卒,皆吐血毁眦。”《后汉书·彭城靖王恭传》:“和(刘和)性至孝,太夫人薨,行丧陵次,毁胔过礼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二十四》乙巳,李沆等两诣宫门恳请,睹帝(宋真宗赵恒)毁瘠过甚,继上五表,复诣宫门求见,言西北用兵,机务不可暂旷,帝不得已从之。宋 苏轼《司马温公行状》:“执丧累年,毁瘠如礼。”《明史·张栋传》:“母卒,栋年已六十,毁瘠庐墓,竟卒于墓所。” |
毁家纾难 | huǐjiāshūnàn | 指捐献所有家产,帮助国家减轻困难。《左传·庄公三十年》:“斗谷于菟为令尹,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。”清·吴趼人《痛史 第二十五回》某等愿从众志,毁家纾难,兴复宋室。 |
毁禁 | huǐjìn | 毁弃戒律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且闕行之臣,犹求禄位;毁禁之侣,何惭供养乎?” |
毁军 | huǐjūn | 谓故作军容疲弱之状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(鬭伯比曰:)‘少师侈,请羸师以张之。’……王毁军而纳少师。” |
毁裂 | huǐliè | ①破坏,分裂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论》:“董卓初以虓闞为情,因遭崩剥之埶,故得蹈藉彝伦,毁裂畿服。”②撕破。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后集·学规》:“大门甲头以手对众,将有罪者就下堂毁裂襴衫押去。”③哀毁。明 文徵明《祭王钦佩文》:“朝命甫下,而太夫人顾已辞堂,惟君顾復情深,毁裂为甚。” |
毁慕 | huǐmù | 指居丧因慕念其亲而形容憔悴。《晋书·羊祜传》:“寻遭母忧,长兄发又卒,毁慕寝顿十餘年。”《北史·后妃传上·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》:“帝酌饮不入口五日,毁慕过礼。”《新唐书·柳公绰传》:“公绰居丧毁慕,三年不澡沐。” |
毁辱 | huǐrǔ | ①诋毁污辱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离毁辱之非,堕先王之名者,臣之所大恐也。” 宋 王谠《唐语林·方正》:“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,言辞不逊,贬叶州司户。”②玷辱。宋 司马光《言拣兵上殿札子》:“国家发兵讨之,士卒或望尘奔北,或迎锋沮溃,毁辱天威,为四夷笑。” 宋 王安石《上时政书》:“虽或仅得身免,而宗庙固已毁辱。” |
毁折 | huǐshé | 毁损。破坏。《孙子兵法·势篇》鸷鸟之疾,至于毁折者,节也。 |
毁尸灭迹 | huǐshīmièjì | 指消除罪证。自己或者自己帮助他人把尸体毁灭掉,杀害了人之后,将尸体存在的痕迹抹灭掉。 |
毁室 | huǐshì | 《诗·豳风·鸱鸮》:“鴟鴞鴟鴞,既取我子,无毁我室。”后以“毁室”喻国家残破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“虽萧屏之臣扼腕,巖廊之辅痛心,空衔毁室之悲,寧救丧邦之祸?”《花月痕第十一回》痴珠多情人,既深毁室之伤,复抱坠楼之痛,牵萝莫补,剪纸难招… |
毁瓦画墁 | huǐwǎhuàmàn | 打碎屋瓦,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。比喻一种无益有害的行为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(孟子)曰:‘有人於此,毁瓦画墁,其志将以求食也,则子食之乎?’”赵岐注:“孟子言人但破碎瓦,画地则復墁灭之,此无用之为也,然而其意反欲求食,则子食乎?” 焦循正义:“瓦破碎,则无能造屋;所画界圬灭,则等差无所验。是皆以有用为无用也……谓新圬之墙,而用锥刀釐划之义,亦通。”章炳麟《五无论》:“将其藉兹遣日,如毁瓦画墁者所为耶?” |
毁于一旦 | huǐyúyīdàn | 形容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毁灭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高阳《清宫外史下册》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,毁于一旦,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。 |
毁誉 | huǐyù | 诋毁和赞誉。《论语·卫灵公篇》子曰: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死生存亡、穷达贫富、贤与不肖、毁誉、饥渴、寒暑,是事之变、命之行也。”《三国志 魏书 武帝纪》闻冀州俗,父子异部,更相毁誉。《晋书 愍帝纪总论》:“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,情慝奔于货欲之涂。”“善恶陷于成败,毁誉胁于世利。”晋 葛洪《抱朴子·自叙》:“而洪之为人,信心而行,毁誉皆置于不闻。”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毁誉从来不可听,是非终久自分明。”梁启超《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》:“及为外界毁誉之所刺激,或半途变更废止,不能达其目的者,必其自信力不足也。”《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一》末世以毁誉取人,故功业废而致灾异。《资治通鉴 魏纪五》臣光曰:为治之要,莫先于用人,而知人之道,圣贤所难也。是故求之于毁誉,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淆。鲁迅《花边文学·玩笑只当它玩笑(上)》:“但我于音韵学一无所知,毁誉两面,都不配说一句话。” |
毁誉不一 | huǐyùbùyī | 毁誉:诋毁和称赞;不一:不一样,不一致。有人说好,有人说坏,说法不一。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7回:“外臣毁誉不一,俱着各自据实奏闻。” |
毁誉参半 | huǐyùcānbàn | 指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。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。人们对他的评价有好有坏,可谓毁誉参半!茅盾《温故以知新》:“正常的现象是毁誉参半。这个毁誉参半……会争出一个对作品既不偏高,也不偏低的恰好评价。” |
毁约 | huǐyuē | 不遵守协议。未践约,未履行约定。《庄子·让王》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,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。 |
毁谮 | huǐzèn | 诬蔑诽谤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毁谮仁贤,诬愬sù大臣。”《后汉书·清河孝王庆传》:“(窦皇后)因诬言欲作蛊道祝诅,以菟为厌胜之术,日夜毁谮,贵人母子遂渐见疏。”《隋书·高祖纪上》:“(周宣帝)有四幸姬,并为皇后,诸家争宠,数相毁谮。”《资治通鉴 汉纪二十四》初,红阳侯立不得辅政,疑为长毁谮,常怨毒长 |
毁訾 毁疵 | huǐzī | 毁谤;非议。《荀子·不苟》:“正义直指,举人之过,非毁疵也。”杨倞 注:“疵,病也。或曰读为訾。”《资治通鉴 魏纪三》合党连群,互相褒叹,以毁訾为罚戮,用党誉为爵赏,附已者则叹之盈言,不附者则为作瑕衅。《中论·核辩》:“ 孔子曰:小人毁訿以为辩,绞急以为智。”唐 贾岛《辩士》诗:“辩士多毁訾,不闻谈己非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三十》王钦若骤贵,(杨)亿素薄其为人,(王)钦若衔之,陈彭年方以文史售进,忌亿名出己右,相与毁訾于帝(宋真宗赵恒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