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迴廻 迴旋,回頭,回報 | huí | ①还,走向原来的地方:回家。②(使)掉转:回首(回头看)。回顾。回眸。回暧。妙手回春。晋 陶渊明《读山海经 其一》:“穷巷隔深辙,颇回故人车。”③曲折,环绕,旋转:回旋。回肠。回廊(曲折回环的走廊)。唐 李白《望天门山》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”④答复,答报:回信。回话。回绝。⑤量词,指事件的次数:两回事。⑥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且听下回分解。⑦中国少数民族,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:回族。回教(中国称伊斯兰教)。⑧邪,不正;违背。《孟子·尽心下》经德不回,非以干禄也。⑨姓。 |
回跸 | huíbì | 指帝王返驾回宫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九》时赵鼎、秦桧已叶议回跸临安,(李)纲闻知,上疏,三省乃检会纲累乞宫观奏章行下。清 薛福成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咸丰季年三奸伏诛》:“迨和议成,英法兵退至天津,留京王大臣疏请回跸,上将从之,为三奸所尼,屡下诏改行期。”《清史稿·礼志四》车驾莅至辄悬奉,回跸后庋藏guǐcáng。《清史稿卷六圣祖本纪一》上回跸盛京,再赐老人金。 |
回飙 | huíbiāo | 旋转的狂风。贾谊《惜誓》:“临中国之众人兮,托回飙乎尚羊。”《资治通鉴 唐纪二十七》上(玄宗李隆基)亲为(里)业煮药,回飙吹火,误上须,左右惊救之。上曰:“但使王饮此药而愈,须何足惜?”唐 李白《久别离诗》:“云鬟緑鬓罢梳结,愁如回飙乱白雪。” |
回肠 | huícháng | ①连接空肠和盲肠的一段小肠,形状弯曲。②喻思虑忧愁盘旋于脑际,如肠之来回蠕动。九曲回肠。 |
回肠荡气 | huíchángdàngqì | 形容文章、乐曲等十分婉转动人,耐人寻味。荡:动摇。也说回肠伤气、荡气回肠。战国楚 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 三国魏 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诗:“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清·龚自珍《夜坐二首》:“功高拜将成仙外;才尽回肠荡气中。” |
回肠百转 回肠九转 迴肠九转 | huíchángbǎizhuǎn huíchángjiǔzhuǎn | 好像肠子在旋转,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。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。”《花月痕第三十四回》采秋从这日起,翠眉懒画,鸦鬓俯梳,真个一日之中,回肠百转。蔡东藩、许厪父《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》元洪数月以来,踌躇再四,爱功忧乱,五内交萦,回肠九转,忧心百结。 |
回车 | huíchē | ①回转其车。掉转车头。邹阳《狱中上书》:“邑号朝歌,墨子回车。”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道尽涂殫,迴车而还。”两汉《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》:“回车驾言迈,悠悠涉长道。”《后汉书·锺离意传》:“曾参回车於胜母之閭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矫传》:“‘若臣不称其职,则请就黜退,陛下宜还。’帝惭,回车而反。”三国魏 曹植《与吴质书》:“墨翟不好伎,何为过朝歌而迴车乎?”唐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”唐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:“手把文书口称敕,回车叱牛牵向北。”清 龚自珍《己亥杂诗之二六五》:“青鸟衔来双鲤鱼,自缄红泪请迴车。”②计算机术语,回车键。在电脑键盘上有一个写有Enter或return字样的按键。 |
回嗔作喜 | huíchēnzuòxǐ | 嗔,生气。由生气转为喜欢。元·李致远《还牢末》第一折:“这两个孩儿,要在他手里过日子,只得回嗔作喜。”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》邓九公听太鸾之言,回嗔作喜。《三国演义第四三回》权回嗔作喜曰:“原来孔明有良谋,故以言词激我。我一时浅见,几误大事。” |
回川 | huíchuān | 回旋的河流。回旋的水流。艺文类聚卷三一引晋 张载《赠虞显度诗》:“离居一何阔,结思如迴川。”一本作“廻川”。南朝梁 简文帝《等曲水联句》:“迴川入帐殿,列俎间芳洲。”唐 李白《蜀道难诗》: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。” |
回船转舵 | huíchuánzhuànduò | 比喻掉转话头,缓和僵局。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那尤辰领借颜俊家本钱,平日奉承他的,见他有咈然不悦之意,即忙回船转舵道:‘大官人莫要性急,且请坐下,细细商议。’” |
回春 | huíchūn | ①冬去春来,草木重生。苏轼《浪淘沙·探春》槛内群芳芽未吐,早已回春。②比喻医术高明或药物灵验,能把重病治好。《镜花缘 第二十九回》服妙药幼子回春,传奇方老翁济世。 |
回春妙手 | huíchūnmiàoshǒu | 妙手回春。喻人医术高明,能使垂危的人恢复健康。粤剧《关汉卿》第三场:“全靠大夫你回春妙手,我已经好了八九成。” |
回灯 | huídēng | 把撤了的灯拿回来。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:“移船相近邀相见,添酒回灯重开宴。” |
回风 | huífēng | ①旋风。两汉《古诗十九首·东城高且长》:“迴风动地起,秋草萋已緑。”唐 杜甫《对雪诗》:“乱云低薄暮,急雪舞迴风。”回风舞:古小说《洞冥记》载,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《回风曲》,庭中花皆翻落。宋 宋祁《落花》:“将飞更作回风舞,已落犹成半面妆。”清 曹寅《惠山纳凉歌》:“柳上一蝉鸣不已,柳下迴风激流水。”②曲名。《洞冥记》:“帝所幸宫人名丽娟,年十四,玉肤柔软,吹气胜兰,不欲衣缨拂之,恐体痕也。每歌,李延年和之。于芝生殿唱迴风之曲,庭中花皆翻落。” |
回戈 | huígē | ①掉转兵戈;回师。多用以称颂王师赫赫之威。扬雄《长杨赋》:“夫天兵四临,幽都先加,迴戈邪指,南越相夷,靡节西征,羌僰东驰。”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:“迴戈东征,吕布就戮,乘辕将返,张杨殂毙。”三国魏 阮籍《为郑冲劝晋王笺》:“迴戈弭节,以麾天下;远无不服,邇无不肃。”《宋书 本纪武帝上》回戈叠挥,则荆、汉雾廓。南朝宋 谢灵运《豫章行》:“茍无回戈术。坐观落崦嵫。”《旧唐书·李錡传》:“三将夙有向顺志……乃迴戈趣城,执錡於幕。”②犹倒戈。《旧唐书·懿宗纪》:“除庞勛亲属及桂州迴戈逆党,为贼胁从及因战阵拒敌官军……今并释放,一切不问。” |
回光返照 回光反照 | huíguāngfǎnzhào | 比喻人将死时神志忽然清醒或短暂的兴奋,也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的短暂繁荣。他居然又清醒过来,大家知道是回光返照,反而心情更加悲凉了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道揩禅师》:“凡圣皆是梦言,佛及众生并为增语,到这里回光返照,撒手承当。” |
回合 | huíhé | ①两将交锋时一方用兵器攻击一次,另一方招架一次为一个“回合”。②拳击比赛所划分的三分钟的一个周期。十个回合的一次拳击比赛。③摔跤比赛中的一次交锋。④排球、球比赛中双方争夺一分的往返击球。⑤回环、回绕。五代 张泌《寄人诗》:“别梦依依到谢家,小廊回合曲阑斜。多情只有春庭月,犹为离人照落花。” |
回皇 迴遑 | huíhuáng | 回遑。彷徨不定。《后汉书·刘表传赞》:“回皇冢嬖,身穨业丧。”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紫宸旷位,赤县无主,百灵耸动,万国回皇。”《镜花缘 第八八回》:“信足以诡惑羣情,回皇众绪。” |
回黄转绿 | huíhuángzhuǎnlù | 草木秋冬黄落,春日转绿;谓时序变迁,亦喻世事变化。晋·无名氏《休洗红 诗之二》:“回黄转绿无定期,世事返复君所知。”梁启超《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》:“回黄转绿,循环无端。” |
回回 | huíhuí | 中国古代对穆斯林以及穆斯林地区和国家的泛称。现今为回族的别称。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九》回回献大珠,邀价钞数万锭,帝(忽必烈)曰:“珠何为!当留是钱以赒贫者。” |
回惑 | huíhuò | ①迷惑;惶惑。《后汉书·荀悦传》:“肃恭其心,慎修其行,内不回惑,外无异望,则民志平矣。”《宋书·周朗传》:“峤(周峤)素惧怯,回惑不知所从。”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胡四相公》:“巫错愕不知所从出。正回惑间,又一石子落,中巫。”②犹豫。《魏书·裴叔业传》:“意计回惑,自无所成。”《南史·谢朓传》:“东昏失德,江祏欲立江夏王寳玄,末更回惑。” |
回迹 | huíjì | 亦作“迴跡”。重归;回行。晋 潘尼《赠侍御史王元贶诗》:“王侯厌崇礼,迴迹清宪臺。”文选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乍迴跡以心染,或先贞而后黷,何其谬哉!”刘良注:“言周顒蹔迴跡向山中,而心犹染於俗也。” |
回乐烽 | huílèfēng | 烽火台名。在西受降城附近。一说当作“回乐峰”,山峰名,在回乐县(今宁夏灵武西南)。唐 李益《夜上受降城闻笛》:“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。不知何处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” |
回澜 | huílán | ①回旋的波涛。南朝梁 沉约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延躯似纤约,遗视若回澜。”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粤西游日记一》:“但见迴澜素波,触石奋出。”清 程岫《子夜歌》:“水去有迴澜,何时得郎返。”艺文类聚卷四引晋 褚爽《禊赋》:“川迴澜以澄映,岭插崿以霏烟。”②喻挽回局势。清 张佩纶《论闺秀诗》:“刼灰五代孰扶衰,花蕊宫词晚出疑。居士迴澜嗟力薄,昇平仅得谢家诗。” |
回流 | huíliú | 船向上游行进时岸边倒流的水。南朝梁 王籍《入若耶溪》:“艅艎何泛泛,空水共悠悠。阴霞生远岫,阳景逐回流。” |
回炉复帐 | huílúfùzhàng | 比喻重温旧好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一回:“我猜老虔婆和淫妇铺谋定计,叫了去,不知怎的撮弄陪着不是,还要回炉复帐,不知涎缠到多咱时候。” |
回禄 | huílù | 相传为火神之名,引伸指火灾。小心火烛,慎防回禄。天降回禄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郊人助祝史除于国北,禳火于玄冥,回禄。”杜预注:“回禄,火神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昔夏之兴也,融降于崇山,其亡也,回禄信于耹隧。”后用以指火灾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五十六》回禄降灾,复值季春之月。《聊斋志异 白于玉》逾年,都城有回禄之灾,火终日不熄。《聊斋志异 马介甫》又四五年,遭回禄,居室财物,悉为煨烬。《聊斋志异 仇大娘》适西邻有回禄之变,魏托救焚而往,暗以编菅爇禄第,风又暴作,延烧几尽。 |
回銮 | huíluán | 旧时称帝王及后妃的车驾为"銮驾",因称帝﹑后外出回返为"回銮"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零七》季陵上奏曰:“前年议渡江,人以为可,朝廷以为不可,故讳言南渡而降诏回銮。去年议幸蜀,人以为不可,朝廷以为可,故弛备江、淮而经营关陕。” |
回马 | huímǎ | ①掉转马头,返回。唐 韩愈《顺宗实录四》:“(德宗)即迴马而归。”唐 白居易《晚归有感诗》:“回马独归来,低眉心鬱鬱。”回,一本作“迴”。唐 郑畋《马嵬坡》“玄宗回马杨妃死,云雨难忘日月新。终是圣明天子事,景阳宫井又何人。”②春秋战国时,大夫以上嫁女,用马车送至夫家,三个月后,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,把车留下,把马送回,叫做反马,也叫回马。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事部二》:“今人三日后,女偕壻省父母,谓之‘回鸞’,闽人谓之‘转马’,盖春秋时有‘回马’之义也。” |
回马枪 | huímǎqiāng | ①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突然袭击的战术:冷不防给敌人杀了个回马枪。②比喻转变立场,对自己原属的一方进行揭发、攻击的举动。 |
回面 | huímiàn | ①转脸。唐 杜甫《悲陈陶诗》:“都人迴面向北啼,日夜更望官军至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秋胡变文》:“(新妇)得婆语迴面拜夫。” ②改向。喻归顺。西汉 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,胁于位势之贵,回面污行,以事谄谀之人,而求亲近于左右,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,安有尽忠信而趋阙下者哉!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“权终不听”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:“君宣导休风,怀保边远,远人迴面,莫不影附,是用锡君朱户以居。” |
回眸 | huímóu | 转动眼珠。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参见“眸”。 |
回眸一笑 | huímóuyīxiào | 转动眼珠,嫣然一笑。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动人的表情,百般诱惑。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 |
回挠 | huínáo | 屈服。三国魏 刘劭《人物志·材理》抗厉之人,不能回挠。《魏书·游肇传》虽宠势干请,终无回挠。方正之操,时人服之。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二十七》(盖苗)平居恂恂谦谨,及至遇事,张目敢言,虽经挫折,无少回挠,有古遗直之风焉。 |
回辔 | huípèi | 犹回马。泛指回行。唐 杜甫《冬狩行》:"喜君士卒甚整肃,为我回辔擒西戎。"《旧唐书·王毛仲传》:"天宝中,玄宗在华清宫,乘马出宫门,欲幸虢国夫人宅。玄礼曰:'未宣敕报臣,天子不可轻去就。'玄宗为之回辔。"《资治通鉴 后汉纪四》帝(后汉隐帝刘承佑)回辔,西北至赵村,追兵已至,帝下马入民家,为乱兵所弑。 |
回巧 | huíqiǎo | 犹呈巧。唐 柳宗元《钴鉧潭西小丘记》:“由其中以望,则山之高,云之浮,溪之流,鸟兽之遨游,举熙熙然迴巧献技,以效兹丘之下。” |
回清倒影 | huíqīngdàoyǐng | 形容水面清澈见底,可倒映出影像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二 三峡》:春冬之时,则素湍绿潭,回清倒影… |
回曲 | huíqǔ | ①邪曲。《晏子春秋·问下十二》:“寡人闻大国之君,盖回曲之君也。” 吴则虞集释引苏舆云:“‘回曲’犹言‘衺曲’。”宋 叶适《送刘德修诗》:“谁令闭榛莽,回曲用蛮貊?”②曲折。宋 王安石《长干寺诗》:“梵馆清闲侧布金,小塘回曲翠文深。”宋 苏辙《书论》:“其言回曲宛转。”③迂回曲折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濡水》:“濡水又东南,水流迴曲,谓之曲河。”南朝梁 萧纲(即简文帝)《蜀道难 其二》:“巫山七百里,巴水三回曲。笛声下复高,猿啼断还续。”隋 江总《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》:“纵棹怜迴曲,寻山静见闻。” |
回日 | huírì | ①谓日神羲和驾车前进,不得过,为之回车。形容极高。唐 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”②来日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宁宗庆元三年》若回日复相,必乱天下。③归来之日。唐 贾岛《送神邈法师诗》:“绕房三两树,迴日叶应红。”唐 温庭筠《苏武庙》:“回日楼台非甲帐,去时冠剑是丁年。”前蜀 韦庄《寄薛先辈诗》:“悬知迴日綵衣荣,仙籍高标第一名。” |
回山倒海 | huíshāndǎohǎi | 形容力量和气势极强大,能压倒一切。北齐 魏收《魏书 高闾传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,诸郡尽降。”宋·杨万里《题周鲠臣浩斋》诗:“回山倒海不关身,古人与我各何人。” |
回生 | huíshēng | ①死后又活过来,起死回生。《西游记第三九回》唐僧却同入朝门里面,那回生的国主随行。②对前一阶段已经学会的东西又感到生疏,几个月不用,我的法语又回生了。 |
回首 | huíshǒu | ①把头转向后方。东汉 王粲《七哀诗之一》:“南登霸陵岸,回首望长安。”唐 高适《燕歌行》:“少妇城南欲断肠,征人蓟北空回首。”南唐 李璟《摊破浣溪沙》:“回首绿波三楚暮,接天流。”宋 张舜民《卖花声/浪淘沙 题岳阳楼》:“醉袖抚危栏。天淡云闲。何人此路得生还。回首夕阳红尽处,应是长安。”宋 苏轼《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》:“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宋 李清照《点绛唇》:“见客入来,袜刬金钗溜。和羞走,倚门回首,却把青梅嗅。”宋 辛弃疾《青玉案·元夕词》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宋 辛弃疾《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》:“回首叫、云飞风起。不恨古人吾不见,恨古人不见吾狂耳。知我者,二三子。”宋 韩疁《浪淘沙》:“回首几关山。后会应难。相逢祗有梦魂间,可奈梦随春漏短,不到江南。”②回顾。参见“不堪回首。”宋 秦观《满庭芳 山抹微云》:“暂停征棹,聊共引离尊。多少蓬莱旧事,空回首、烟霭纷纷。”宋 蒋氏女《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》:“飞鸿过也。万结愁肠无昼夜。渐近燕山。回首乡关归路难。”宋 张元干《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》:“万里江山知何处?回首对床夜语。雁不到,书成谁与?”宋 文及翁《贺新郎 西湖》:“回首洛阳花石尽,烟渺黍离之地。”③婉辞,指死亡。 |
回塘/廻塘 | huítáng | ①曲折的堤岸。②回曲的水池。唐 温庭筠《商山早行》:“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”宋 贺铸《踏莎行 杨柳回塘》:“杨柳回塘,鸳鸯别浦。绿萍涨断莲舟路。” |
回天乏术 | huítiānfáshù | 清·冯起凤《昔柳摭谈·秋风自悼》:“后探得的耗,万箭攒心,脏腑欲裂。但木已成舟,回天乏术。” |
回天挽日 | huítiānwǎnrì | 回天倒日。挽:拉。使天倒转,把太阳拉回来。比喻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力量。清 黄六鸿《福惠全书-莅任-禀贴赘说》:“则回天挽日之功,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。” |
回天无力 回天乏术 | huítiānwúlì huítiānfáshù | 回天:比喻力量大,能移转极难挽回的时势。无力:没有力量。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,已无法挽救。清·冯起凤《昔柳摭谈·秋风自悼》中:“后探得的耗,万箭攒心,脏腑欲裂。但木已成舟,回天乏术。”清·梁启超《侠情记传奇·纬忧》我家家传将种,系出清门,先君爱国如焚,回天无力。 |
回天之力 | huítiānzhīlì | 回天:挽回难以挽回的局势比喻有能够挽回不易挽回局势的巨大力量。北齐·魏收《魏书卷八》佞阉处当轴之权,婢媪擅回天之力,卖官鬻狱,乱政淫刑。成语”回天之力“最早出自于此。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纳谏》:“魏徵叹曰:‘张公遂有回天之力,可谓仁人之言,其利博哉!’”宋·文天祥《缴奏藁上中书札子》:“尚赖先生狗通国之心,出回天之力,以措世道于清夷光晏之域。” |
回头 | huítóu | ①把头转向后方。宋·辛弃疾《贺新郎·别茂嘉十二弟》:“将军百战身名裂。向河梁、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”②悔悟:改邪归正。及早回头。③少等一会儿,过一段时间以后。回头再谈。回头见。 |
回头是岸 | huítóushìàn | 指有罪的人只要回心转意,痛改前非,就能登上“彼岸”,获得超度。后比喻做坏事的人,只要决心悔改,就有出路。元·无名氏《来生债·第一折》:兀那世间的人,那贪财好贿,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,何不早结善缘也。郭沫若《南冠草第一幕》:只要他们认破迷津,那便回头是岸。 |
回望 | huíwàng | 回顾,回头看。《后汉书·边让传》:“登瑶台以回望兮,冀弥日而消忧。”唐 王维《终南山诗》:“白云回望合,青霭入看无。”唐 杜牧《华清宫绝句之一》:“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”郭沫若《歧路》:“他们在船上怕还在从那圆圆的窗眼中回望我呢。” |
回味无穷 | huíwèiwúqióng | 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。这篇文章含义深刻,使人回味无穷。宋·王禹偁《橄榄》诗:“良久有回味,始觉甘如饴。” |
回文 | huíwén | 回文,指汉语中的回文语法,即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,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,产生首尾回环的情况,叫做回文,也叫回环。前秦窦滔妻苏惠织锦为回文诗以寄其夫。晋窦滔妻苏惠字若兰,善属文。滔仕前秦符坚为秦州刺史,被徙流沙。苏氏在家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,用以赠滔。诗长八百四十字,可以宛转循环以读,词甚凄惋。 |
回邪 | huíxié | ①邪曲,邪僻。《资治通鉴 唐纪五十三》元稹复上疏:自古人君即位之初,必有敢言之士,人君苟受而赏之,则君子乐行其道,小人亦贪得其利,不为回邪矣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五十六》(贾)昌朝禀性回邪,颇知经术,能缘饰奸言,善为阴谋以陷害良士,小人朋附者众,皆乐为其用。②指邪佞之人。《旧唐书·仆固怀恩传》:“近闻追诏数人,并皆不至,实畏中官谗口,又惧陛下损伤。岂惟是臣不忠,只为回邪在侧。” |
回邪入正 | huíxiérùzhèng | 犹言改邪归正。同“改邪归正”。隋·吉藏《三论玄义》卷下:“《百论》为回邪入正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八十三》至于射利之徒,胁肩成市,盍从申儆,俾革回邪,推予不忍之仁,开尔自新之路。 |
回心转意 | huíxīnzhuǎnyì | 心、意:心思;回、转:掉转。转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,不再坚持。指不计较过去的怨隙,恢复旧有的感情。经过我的一番劝说,他终于回心转意。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二回:“你师徒们若肯回心转意,招赘在寒家,自自在在,享用荣华。”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他能言快语,与美娘甚说得着,何不接取他来,下个说词。若得他回心转意,大大的烧个利市。” |
回旋余地 | huíxuányúdì | 指做事或说话给自己留有足够进退的空间的意思。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虽然丧失若干土地,还有广大的回旋余地,可以促进并等候国内的进步、国际的增援和敌人的内溃,这是抗日战争的上策。” |
回穴 | huíxué | ①风势回旋不定貌。引申为变化无常。②纡曲。迂回曲折。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或被发奸私,面相酬证,事途回穴,翻惧愆尤。 |
回崖 | huíyá | 曲折的山崖。唐 李绅《山出云诗》:“迴崖时掩鹤,幽涧或随人。”唐 李白《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》:“香炉瀑布遥相望,回崖沓嶂凌苍苍。”明 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七》:“庙南西上层崖,有洞东向闢门,其上迴崖突兀,即青玄洞也。” |
回易 | huíyì | ①改换;扭转。回易文字。②交易。唐 元结《请收养孤弱状》:“有孤儿投军者,许收驱使;有孤弱子弟者,许令存养。当军小儿,先取回残及回易杂利给养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九》。今有伐山为薪炭,聚木为渒筏,行商坐贾,开酒坊,解质库,名为赡军回易,而实役人以自利。《元史·世祖纪十》:“敕中书省整齐钞法,定金银价,禁私自回易,官吏奉行不虔者罪之。”按,元于诸路设回易库,主管交易币帛等物。③回响,振荡。南朝梁 何逊《七召·宫室》:"既阴岑而影响,亦叫啸而回易。" |
回远 | huíyuǎn | 迂曲遥远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东道少回远,而大军行水草少,其势不屯行。”唐 刘禹锡《薛公神道碑》:“虽河塞回远,必克期如合符。”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一》以杨村至浮鸡泊漕渠回远,改从孙家务。《明史·曹文诏传》:“此行也,道路回远,将军甚劳苦。” |
回知 | huízhī | 反复思虑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虽有贲育不及持刺,虽有樗里不及回知,虽有鬼谷不及造次,是故董贤丧其魂魄,遂自绞杀。” |
回忠 | huízhōng | 回:违。回忠:《初学记》、《文苑英华》并作“迴忠”。 《晋书 武帝纪》栋梁回忠而起伪,拥众各举其威。 |
回舟 | huízhōu | 犹回船。南朝齐 谢朓《新治北窗和何从事诗》:“迴舟方在辰,何以慰延颈。”唐 李白《子夜吴歌·夏歌》:“回舟不待月,归去越王家。”唐 包何《婺州留别邓使君诗》:“迴舟映沙屿,未远剩相思。”宋 李清照《如梦令》: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 |
回子 | huízǐ | 不是骂人的话,而是对回族的一种称呼。《花月痕第三十七回》话说关陇回子,自去年大受惩创以后,善良者自然回籍,重谋生业… |
蛔 | huí | 蛔虫:寄生在人或其他动物肠子里的一种蠕形动物,像蚯蚓而没有环节。能损害人畜的健康。 |
洄 | huí | ①水回旋而流。《资治通鉴 宋纪十三》钱溪江岸最狭,去大军不远,下临洄,船下必来泊岸,又有横浦可以藏船,千人守险,万夫不能过。②上水,逆流:“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”。参见“沿洄”。 |
茴 | huí | ①茴香。茴香豆是浙江绍兴著名的传统小吃,属于民间闲食,亦是城乡酒店四季常备之下酒物。民谣云:“好吃茴香豆,嚼嚼韧纠纠,要用谦豫、同兴好酱油。”《玉篇》茴,茴香。《本草纲目》引苏颂《图经本草》蘹香,北人呼为茴香,声相近也。②该种植物种子,常用作香料。 |
鮰 | huí | 鮠鱼的别称。《本草纲目》北人呼鳠,南人呼鮠,并与鮰音相近,尔来通称鮰鱼,而鳠鮠之名不彰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