𡽪


huī

①标志,符号:国徽。校徽。帽徽。徽章。徽记。徽帜(zhì)。②美好的:徽号。③徽州:旧地名,在今中国安徽省歙县。简称“徽”,如“徽墨”。④系琴弦的绳,后用做抚琴标记的名称,古琴全弦共十三徽。《说文》三股曰𡽪,两股曰纆。皆索名。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,分白黑,然而搏琴抚弦,参弹復徽,攫援摽拂,手若蔑蒙,不失一弦;使未尝鼓瑟者,虽有离朱之明,攫掇之捷,犹不能屈伸其指,何则?服习积贯之所致。”

徽称


huīchēng

褒扬赞美的称号。南朝宋 傅亮《进宋公为宋王诏》:“乘马之制,有陋旧章,徽称之美,未穷上爵,岂足以显报懋功。”《旧唐书·韦温传》:“羣臣上尊号,温上疏曰:‘……今岁三川水灾,江淮旱歉,恐非崇饰徽称之时。’帝深嘉之,乃止。”《资治通鉴 唐纪六十四》上武宗李炎)瞿然曰:“郊庙之礼,诚宜亟行,至于徽称,非所敢当!”凡五上表,乃许之。元 揭傒斯《进至大圣德颂表》:“皇太子暨丞相百僚耆耋等以皇帝陛下出抚边陲,入继大统,丰功盛德,高出千古,握符御极,宜获徽称。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释道·真君封爵》:“永乐十五年加封徐知证、徐知谔二真君曰‘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……’凡三十四字,至加上帝号则仅十八字,爵虽崇而徽称减矣。”参见“徽号”。


徽号


huīhào

徽号,旧时为尊号别名,即在皇帝和皇后(或先帝嫔妃)生前所加的表示崇敬褒美的称号,与封号区分,一般妃子封号不称徽号。现在指美好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:尊号(徽号)、谥号、庙号、年号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九十二》己丑,(宋徽宗)诣玉清和阳宫,上地祇徽号。《清史稿卷二十二 穆宗本纪二》加上两宫皇太后徽号。


徽纆


huīmò

魏张揖《广雅》:“徽,索也”。宋陈彭年等重修宋本《玉篇》:“徽,太索也”。东汉 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纆,索也”。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云:“徽纆,黑索也。”《易·坎》:“系用徽纆,寘于丛棘。”即将人用绳索捆绑起来,放在重重荆棘之中,是最早囚禁罪人所用的狱具。唐 骆宾王《在狱咏蝉》:“仆失路艰虞,遭时徽纆。”《聊斋志异 考弊司》至堂下,则秀才已与同辈数人,交臂历指,俨然在徽纆中。

徽猷


huīyóu

美善之道。猷,道。指修养、本事等。毛传:”徽,美也。”郑玄笺:“猷,道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角弓》:“君子有徽猷,小人与属”即“君子有美道以得声誉,则小人亦乐与之而自连属焉。”晋 刘琨《劝进表》是以迩无异言,远无异望,讴歌者无不吟讽徽猷,狱讼者无不思于圣德。


徽猷阁


huīyóugé

北宋皇宫内一处藏书地点,主要用做保存宋哲宗御书。宋徽宗建阁以徽猷为名。置学士、直学士、待制。政和六年(1116)九月,增置直徽猷阁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十一》庚子,直徽猷阁凌唐佐为伪齐所杀。


徽章


huīzhāng

戴在身上表示身分、职业的标志。徽章收藏家。《宋书 卷十 顺帝纪》今车服仪制,实宜约损,使徽章有序,勿得侈溢。

徽政


huīzhèng

美政,善政。《续资治通鉴 元纪十七》多尔济持之急,徽政近臣以太后旨,召多尔济至宫门责之。明 袁宏道《送江陵薛侯入觐序》侯之徽政,不可枚举,略述其大者如此。


徽帜


huīzhì

标志,旗帜。《文选·左思·魏都赋》徽帜以变,器械以革。《汉书 王莽传》其改正朔,易服色,变牺牲,殊徽帜,异器制。


huī

①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:麾下;指挥:麾军前进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至精之象,弗招而自来,弗麾而自往,窈窈冥冥,不知为之者谁,而功自成。”三国魏 阮籍《为郑冲劝晋王笺》:“迴戈弭节,以麾天下;远无不服,邇无不肃。”《资治通鉴 晋纪四》张华白(晋惠)帝,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出麾众曰:“楚王矫诏,勿听也!”宋 司马光《肥水之战》(苻)融亦以为然,遂麾兵使却。秦兵遂退,不可复止。《南史 本纪卷六梁武帝》望麾而进,听鼓而动。《陈书 本纪卷六后主陈叔宝》(宣帝陈顼)扬旆分麾,风行电扫。《资治通鉴 唐纪四十三》(李)希烈遽以身蔽之,麾众令退,馆(颜)真卿而礼之。《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一》帝(赵光义)恐屠其城,因麾众少退。宋 苏轼《潮州韩文公庙碑独韩文公(韩愈)起布衣,谈笑而麾之,天下靡然从公,复归于正,盖三百年于此矣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三十五》金主(完颜)亮自执小红旗,麾舟自杨林口尾尾相衔而出。②同""。《尚书·牧誓》王左杖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魏其侯去,麾灌夫出。《续资治通鉴 宋纪一百三十七》上皇(宋高宗)麾谢再三,且令左右扶掖以还,顾谓曰:“吾付托得人,斯无憾矣!”③可指符节。唐 杜牧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》清时有味是无能,闲爱孤云静爱僧。欲把一麾江海去,乐游原上望昭陵。参见“麾节”。

麾动huīdòng

挥动,挥舞。《封神演义 第二八回》周营内炮响,麾动旗旛。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·行军总要》:“大旗麾动在前,中队后队兵士速即装身,赶赴前队护阵。”

麾盖


huīɡài

①将帅用的旌旗伞盖:一箭射中其麾盖。《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五》(关)羽望见(颜)良麾盖,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,斩其首而还,(袁)绍军莫能当者。②泛称仪仗。


麾戈


huīgē

挥戈。唐 司空图《故盐州防御使王纵追述碑》:“日驻麾戈,云横山塞。白虏迎降,青羌自溃。”《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十二》有二卒出请行,许以厚赏,乃麾戈直冲之,贼锋稍却,遂克其城。参见“麾日”。


麾节

huījié

指挥旗和符节。唐 李华《韩国公张仁愿庙碑铭》瞻我麾节,以为进退。②借指将帅、节度使。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·马光祖》吏事强敏,风力甚着,前后麾节,皆有可观。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六十三》自陛下临御至今,班行之彦,麾节之臣,有因论列而去,有因自请而归。


麾军

huījūn

指挥军队。《梁书·韦叡传》:“叡乘素木舆,执白角如意,麾军一日数合。”北周 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》:“公以白羽麾军,朱丝度水。”元 韦居安《梅磵诗话卷中》:“萧舜凯《读周勃传》诗云:‘军门一入仗天戈,便合麾军作歌。’”《续资治通鉴 宋纪一百二十四》(杨)政遣裨将骑突出陈后山上,持帜以招,阳为麾军。金人望见,大呼曰:“伏发矣!”

麾旆

huīpèi

即摩旌。引申指军队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麾旆所临,风行草靡。”

麾日

huīrì

谓挥而使日却行。语本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撝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高诱注:“撝日令反,却行三舍。”汉 王充《论衡·感虚》:“使圣人麾日,日终不反,阳公何人,而使日反乎?”唐 李商隐《韩碑》:“不据山河据平地,长戈利矛日可麾。”参见“挥戈回日”。

麾下

huīxià

①谓将旗之下。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于是项王乃上马骑,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,直夜溃围南出,驰走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,至吴将麾下,所杀伤数十人。不得前,复驰还。”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及项梁渡淮,信杖剑从之,居麾下,无所知名。唐 柳宗元《贞符诗序》:“徒奋袒呼,犒迎义旅,讙动六合,至于麾下。”②即部下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缪公与麾下驰追之,不能得晋君。”《后汉书·滕抚传》:“抚所得赏赐,尽分于麾下。”《资治通鉴 汉纪五十四》(吕)布与麾下登白门楼。兵围之急,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,左右不忍,乃下降。《资治通鉴 随纪七》(李密)躬服俭素,所得金宝,悉颁赐麾下,由是人为之用。《新唐书·逆臣传下·黄巢》:“威(宋威)因奏大渠死,擅纵麾下兵还青州。”宋 辛弃疾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》: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”徐迟《火中的凤凰》:“他很担心这一部伟大的戏曲总集已经给齐督军麾下兵士持作柴炊。”③喻指在有权势者的手下。《红楼梦 第五三回》:“男人只有贾芹、贾芸、贾菖、贾菱四个--现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。”④对将帅的敬称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张纮传》:“愿麾下重天授之姿,副四海之望。”明 袁宏道《徐文长传文长密以数字驰公,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,皆斩之,一军股栗。

麾钺

huīyuè

①麾旗和钺。古代将帅的旗仗。借指军旅。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"麾钺一临,凶党冰泮。"《续资治通鉴 宋纪八十九》臣(冯澥)愚欲采前世羁縻之义,擢其酋豪,授以麾钺,第其首领,等级命官,严其誓约,结以恩信,彼将畏威怀德,稽颡听命。②指节度使、安抚使等镇抚大员的官位。宋 叶梦得《怀西山》诗:"不作巢幕燕,肯从触藩羝?胡为滥麾钺,坐听鸣鼓鼙!"

麾之即去

huīzhījíqù

命令他走就离开。形容服从指挥,听候调遣。宋 辛弃疾《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》词:“杯再拜,道:‘麾之即去,招之须来。’”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》第二十卷:此时招之使来,他日不能麾之即去。

麾幢

huīzhuàng

官员出行时仪仗中的旗帜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全琮传》“权召琮还牛渚,罢东安郡 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:“琮还,经过钱唐,修祭坟墓,麾幢节盖,曜于旧里。”《资治通鉴 陈纪四》(陈宣帝陈顼)遣使持节册命洗氏为石龙太夫人,赐绣油络驷马安车一乘,给鼓吹一部,并麾幢旌节,其卤簿一如刺史之仪。

huī I.

①张目仰视的样子:盱。②欢乐的样子:扬袂舞。II.suī①水名。在河南,流入汩水,早已湮塞,仅有上游一支流流入惠济河。②县,在河南。③见“恣”。④姓。

睢盱

huīxū

浑朴貌;睁眼仰视貌(抬起头来,睁大眼睛看。);亦作"睢于",喜悦貌。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鸿荒朴略,厥状睢盱。”唐·柳宗元《惩咎赋》:“上睢盱而混茫兮,下驳诡而怀私。”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迾卒清候,武士赫怒,缇衣韎韐,睢盱拔扈。”唐·柳宗元《铙歌鼓吹曲·东蛮》:“睢盱万状乖,咿嗢九译重。”唐 韩愈《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》:“庙令老人识神意,睢盱侦伺能鞠躬。”

睢睢盱盱

huīhuīxūxū

①形容庄矜傲慢、目空一切的样子。《庄子·寓言》:“老子曰:‘而睢睢盱盱,而谁与居?’”郭象注:“睢睢盱盱,跋扈之貌,人将畏难而疏远。” 成玄英疏:“睢盱,躁急威权之貌也。”②形容恭敬地听视。《淮南子·俶真训》:“於此万民睢睢盱盱然,莫不竦身而载听视。”高诱注:“睢睢盱盱,听视之貌也。”③浑厚纯朴貌。汉 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权舆天地未袪,睢睢盱盱。”清 王韬 《六合将混为一》:“故草昧之世,民性睢睢盱盱,民情浑浑噩噩,似可长此终古矣。”

huī/wéi 

①裂也。易。撝谦。马曰。撝犹离也。按撝谦者、溥散其谦。无所往而不用谦。裂义之引申也。②㧑谢:谦谢。《聊斋志异 公孙九娘》(莱阳)生㧑谢而退。朱送至中途,始别。《聊斋志异 仙人岛》然故人偶至,必延接盘桓,撝抑过于平时。

撝卑

huībēi

谦恭。《聊斋志异 念秧》称谓撝卑, 祗奉殷勤。

撝呵/撝訶

huīhē

挥斥。引申为卫护。唐 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雨淋日炙野火燎,鬼物守护烦撝呵。”明 李东阳《坠马后柬萧文明给事诗》:“置身隙地不盈丈,或有神鬼相撝訶。”指挥。金 元好问《并州少年行》:“黄羆朱豹皆遮罗,男儿万马随撝訶。”

撝谦

huī/wéiqiān

辅佐时谦逊。泛指谦逊。清 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梁生》:“二生至,各叙契阔,并申贺悃,梁撝谦不已。” 《聊斋志异 棋鬼》公礼之,乃坐。亦殊撝谦。

撝挹

huīyì

谦抑;谦让。亦作“撝抑”。《晋书·桓彝传》:“彝上疏深自撝挹,内外之任并非所堪。” 南朝齐 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功成弗有,固秉撝挹。” 唐 吴兢《贞观政要·慎终》:“房玄龄因进曰:‘陛下撝挹之志,推功羣下。’” 清 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仙人岛》:“然故人偶至必延接盘桓,撝抑过於平日。”《聊斋志异 司文郎》生居然上座,更不撝挹,卒然问宋:“尔亦入闱者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