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历经近三百年,其间数国先后称霸。普遍共认的是春秋五霸,但五霸有九种说法,比较有公信力的还是司马迁《史记》中的观点,他们是“齐桓公、晋文公、秦穆公、宋襄公和楚庄王”。史书亦称为“五伯”,颜师古注:“伯读曰霸。”本篇讲述春秋第一代霸主齐桓公。
齐桓公接位和任用管仲为相是一个令人啧啧称道的故事。
公元前698年,齐僖公驾崩,留下三个儿子,太子诸儿、公子纠和小白。齐僖公死后,太子诸儿即位,是为齐襄公。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,但品质卑劣,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。
当时,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。一双好友,给两个公子当师傅,实为美谈。不过鲍叔牙当初对齐僖公令其辅佐公子小白很不满意,常常称病不出,因为他认为“知子莫如父,知臣莫如君”。国君知道小白将来没有希望继承君位,又以为他没有才能,才让他辅佐小白。而管仲却不以为然,当他了解内情后,劝导鲍叔牙说:“国内诸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,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,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。将来统治齐国的,非纠即白。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,而且还很性急,但却有远虑。不是我管仲,无人理解公子小白。公子纠即使日后废兄立君,也将一事无成。到时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,还有谁呢?”这样,鲍叔牙听从了管仲的意见,出来接受任命,竭力尽心侍奉小白。不久,齐襄公与其妹鲁桓公的夫人文姜秘谋私通(乱伦),醉杀了鲁桓公。对此,具有政治远见的管仲和鲍叔牙都预感到齐国将会发生大乱。所以他们都替自己的主子想方设法找出路。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君的女儿,因此管仲就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躲避。公子小白的母亲是卫君的女儿,卫国(河南鹤壁)离齐国太远,所以鲍叔牙就同公子小白跑到齐国的南邻莒国去躲避。两人的打算是一样的,那就是静观事态的发展,伺机而动。
齐襄公十二年(前686年),齐国内乱终于爆发。齐襄公叔伯兄弟名叫公孙无知,因齐襄公即位后废除了他原来享有的特殊权利而恼怒,勾结大夫闯入宫中,杀死齐襄公,自立为国君。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,齐国贵族又杀死公孙无知,一时齐国无君,一片混乱。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,一见时机成熟,都想急忙设法回国,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。齐国在公孙无知死后,商议拥立新君的各派势力中,正卿高溪势力最大,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。高溪又同另一个姓国的大夫(国氏)抱团,暗中派人急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。公子小白接信后和鲍叔牙仔细分析国内形势,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,日夜兼程回国。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,也万分焦急,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。后来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。管仲于是决定自请先行,亲率30乘兵车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公子小白。人马过即墨(现县级市,属青岛市)30余里,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。管仲非常沉着,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,就操起箭来对准射去,只听当啷一声,一箭射中,公子小白应声倒下。管仲见公子小白已射死,就率领人马回去。其实公子小白是佯死,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铜制衣带勾上,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装死倒下。经此一惊,公子小白与鲍叔牙更加警惕,飞速向齐国挺进。他们来到临淄(现淄博),鲍叔牙先进城里劝说,齐国正卿高氏和大夫国氏都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国君,于是小白就进城,顺利地登上君位,这就是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。管仲与公子纠一伙认为公子小白已死,再没有人与他争夺君位,也就不急于赶路。六天后才到齐国。一到齐国,没想到齐国已有国君,新君正是公子小白。
鲁庄公得知齐国已有新君后气急败坏,当即派兵进攻齐国,企图通过武装干涉来夺取君位。齐桓公小白也不示弱,双方在乾时会战,史称齐鲁乾时之战,结果鲁军大败,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败归鲁国。齐军乘胜追击,进入鲁国境内。齐桓公为绝后患,遣书给鲁庄公,叫鲁国杀公子纠,交出管仲,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。鲁庄公得知后与大夫施伯商量,施伯认为齐国要管仲不是为了报仇雪恨,而是为了任用他为政。因为管仲的才干世间少有,他为政的国家必然会富强称霸。假如管仲被齐国任用,将为鲁国的大患。因此施伯主张杀死管仲,将尸首还给齐国。鲁庄公没有听从施伯的主张。在齐国压力下,杀死公子纠,将管仲擒住,准备将他送还齐桓公发落,以期退兵。
齐桓公即位后,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,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。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:臣是个平庸之辈,国君施惠于我,让我享受荣耀富贵,那是国君的恩赐。若把齐国治理富强,我的能力不行,还得请管仲。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:“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? ”鲍叔牙回答道:“客观地说,管仲,天下奇才。他英明盖世,才能超众。”齐桓公又问鲍叔牙:“管仲与你比较又如何?”鲍叔牙沉静地指出:“管仲有五点比我强。宽以从政,惠以爱民;治理江山,权术安稳;取信于民,深得民心;制订礼仪,风化天下;整治军队,勇敢善战。”鲍叔牙进一步谏请齐桓公释放旧怨,化仇为友,并指出当时管仲射国君,是因为公子纠命令他干的,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,他一定会象忠于公子纠一样为齐国效忠。
管仲在鲁国被压上槛车,一路恐慌,最后平安到了齐国,鲍叔牙正在齐国边境迎接他。老友相逢,格外亲切。鲍叔牙马上命令打开囚车,去掉刑具,又让管仲洗浴更衣,表示希望他能辅助齐桓公治理国家。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:“你有治国的奇才,桓公有做霸主的远大志愿,如你能辅佐他,日后不难功高天下,德扬四海。”作好管仲的工作后,鲍叔牙赶回临淄,向齐桓公报告。
经鲍叔牙的建议,齐桓公同意选择吉祥日子,以非常隆重的礼节,亲自去迎接管仲,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。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。管仲劝说齐桓公休养生息,实现国家富强,社会安定。齐桓公拜管仲为相,主持政事。为表示对管仲的尊崇,称管仲为仲父。管仲说服齐桓公要尊重周朝王室,承认周天子的共同领袖的地位,以尊王攘夷为号召,取得了数次战役的胜利。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,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,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,六次和平会盟,史称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”,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。海内诸侯望风归附,鲁、宋、陈、蔡、卫都先后屈服齐国。周天子的代表召伯以天子的名义,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。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。
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令人称道,世代相传,“管鲍之交”常用来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关系。
推荐阅读传统美德故事管鲍之交
张正立评议:宋老师讲述春秋一霸齐桓公的成霸过程,脉络清晰流畅生动。